返回列表 发帖

预防医学的几个误区

在我们医院(乡镇卫生院)里,没有另设传染病科,遇到一些可疑传染病临床医生会让我们协助会诊的。遇上较多的是出疹性疾病和霍乱疑似病例。

我们医院的传染病报告流程:①发现传染病病例(临床或加理化)→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③到防保汇报并填写全院统一的传染病报告登记簿→④网络直报员核实后即时进行网络直报(下班时间发现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员电话联系)

①②③的工作由首诊医生即时完成,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TOP

借着这里对预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再次进行探讨:

对疾病的诊断权,传染病防治法认定的报告时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卫生行政部门剥夺了所谓重大疾病的诊断权,如艾滋病、急性血吸虫病,人禽流感等等吧,甚至连流脑的诊断也拿走了。这里和大家探讨的是:疾病的诊断在法理上是归属医疗卫生单位的,操作中是具体的医生,现在有的确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身法理外延就有逻辑问题(医师执业法本身就不太健全并且和预防工作规范有相不一致的地方),操作中也互相不买账。如何确定诊断的归属以及工作流程!!!

2、我们的疾病控制规范多,监测规范也多,调查表格也多。这些的前提是:明确诊断的疾病吧——问题出来了,还没核实怎么下定论呢,这与工作实际的流程有逻辑关系的错误,我们接到基层单位疑似霍乱的报告,难道我们就要带着霍乱病例调查表去??要是结果排出诊断,这算怎么回事;至少是文不对题。

3、有事先说这么多%

TOP

偶工作在卫生院,疾控呀、预防医学改革咋不懂的,但偶知道要检查了,先找几个儿童交待好,如何应付来检查的人,真实接种情况如何呢,不知道的。

TOP

哪个模式都不要紧,关键是人和财.没钱,别人才看不起cdc,也是没钱,才没人搞研究,没有勇士.再看疾控底层-卫生院,除了专业人员,就是临床上吃不开的人,县以上的一半是非专业人员,占编制用的.再考虑到养家糊口和面子的关系,当初的雄心壮志没过几年就死了.总之,大投入政府是不干,对养老的人可喜欢疾控了.还有,我们也不要搞体检了,难道说医院会比我们差?我们应该做对我们有用的数据,对公众有用的数据!十来年不学习,可能是基层疾控应用的多,理论的少.当然,我们疾控与较多系统有关联,非常需要法律上的制衡.最后请注意:我国是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无头!

TOP

以下是引用lyzengbao在2006-9-7 16:29:46的发言: 国家应重点装备和建设县区级的疾控机构。因为最早发现疫情和突发事件的是他们,能够在最佳时机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的也是他们,而恰恰就是他们现在是疾病控制链条上的最薄弱的环节。预防医学模式没有根本的转变,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基层疾控机构薄弱和对职能的认识不足有很大关系。国家和省市的疾控机构资金花不了,而县区和乡镇的疾控机构在为生存挣扎,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医学模式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言之有理!

[em05]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