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感染人数增长 我国艾滋病形势严峻

感染人数增长 我国艾滋病形势严峻

日期:2004-11-03 作者:王茜 来源:新华社

一般认为像黑龙江省这样的省份距离艾滋病好像是很遥远的。然而“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的启动,像“探针”一样对艾滋病作了“切片”。这一解剖的发现却是惊人的。 去年,黑龙江省全年发现艾滋病32例,“项目”启动以来,2004年就已发现56例艾滋病感染者。对此,有关专家认为,艾滋病实际感染者正以增幅30%的速度递增,这一结果对我国其它内陆省份同样具有典型性,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艾滋病高速传播期和广泛流行期。 艾滋疫情波及全国 在艾滋病的“领域”里,黑龙江省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省份,它只是中国众多内陆省份之一,然而“切片”结果却给了我们一个警醒:艾滋病已不仅仅是开放城市的“专利”,它在我国其它内陆省同样存在,并且正在蔓延。 据了解,黑龙江省自1993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已累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78多例,其中有20人发病死亡。拥有13个地市的黑龙江省,有12个地市和39个县已发现感染者。其中哈尔滨市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数量最多,累计为54例,感染者多为青壮年。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例。尽管成人总人口感染率不到0.1%,但疫情已经波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艾滋病病例报告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新病例增速令人震惊 随着有关统计数字的“出炉”,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病毒防治控制所副所长吴玉华告诉记者,2002年黑龙江全省发现艾滋病感染者24例,2003年增加到31例,今年到10月为止已发现56例。另据有关部门统计,最近3年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数相当于前8年的总数。这意味着黑龙江省艾滋病的流行正呈快速增长趋势,防治形势刻不容缓。 吴玉华说,黑龙江省目前在全国虽属于艾滋病的低流行地区,但这只是因为我们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较少,但实际上艾滋病的形势已十分紧迫。因为主动监测不够使许多情况并不明确。同时,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有一些职业献血者,那时已发现其中有几例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的潜伏期是8年-10年,如今,他们也到了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 据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显示,在1985年-2000年底的15年间,中国累计报告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880例和496例,而2001年和2002年两年合计报告的艾滋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达1742例和716例,2002年全年报告艾滋病病例数比2001年增长44%。在河南、安徽等省的重点县、乡、村,自2001年以来,病人开始集中发病和死亡。 防艾处在重要关口 吴玉华说,在黑龙江已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其传播途径分别为血传播39%,性传播21%,吸毒传播11%,途径不清的占29%。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大约有34000人,如果以国际通行的测算公式计算,即在每一个显性吸毒者周围有4至5个隐性吸毒者,全省吸毒人员大约有十余万人,他们是艾滋病感染的源头人群。 更令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感到震惊的是,近两年他们在义务献血的人群中和征兵体检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艾滋病病毒。这意味着艾滋病感染者有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 美国全球艾滋病防治项目驻华办主任叶雷说,全世界已经与艾滋病斗争了20年,有的国家因此被毁灭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对于个体则是家破人亡的惨境。艾滋病已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已经发展成为社会问题。中国的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个关口,成功抑制艾滋病的扩散,将会避免一个国家因陷入“艾滋病泥潭”而引发大量社会、经济问题的出现。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治疗中心何以大门紧锁 社会歧视严重阻碍疫情防治 在“中美艾滋病合作项目”启动两个月之后,一个令人愕然的数字出现在人们面前,艾滋病实际感染者正以增幅30%的速度递增。然而,就在如此之高的感染率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上着锁的哈尔滨艾滋病治疗中心。 在黑龙江省唯一的哈尔滨艾滋病、性传播疾病治疗中心,记者看到艾滋病病房的房门扶手上,一根链锁紧紧地缠绕在本应敞开的大门上。该院的艾滋病专家曲乃方无奈地告诉记者,这个治疗中心成立以来,总共只接收了5名艾滋病患者入院。在2002年最后一名患者出院之后,就再也没有患者入院治疗了。到现在这个拥有10个房间30多张病床的专用病房空空如也,现在除了每天必要的打扫之外,他们只能把这个专用病房锁起来。 该医院的护理人员说,巨大的社会压力是艾滋病感染者隐瞒实情的主要原因。很多人即便知道不会轻易传染,也很难克服内心的恐惧。但隐瞒实情是不道德的,不仅会造成疾病的传染,也不会得到与自己病症相适应的治疗。 曲乃方告诉记者,正是由于对艾滋病患者的冷漠和歧视,使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长期生活在“地下”状态里,他们的自暴自弃,妨碍了艾滋病预防活动的推广。 而这两年艾滋病治疗中心“零入院”的现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歧视艾滋病患者的风气正在形成,而这种风气一但盛行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自暴自弃的艾滋病患者可能会产生报复心理,通过各种渠道将病毒传染给更多的人,同时也给有关部门遏制艾滋病增加了新的难度。 对于艾滋病这种传染病,在国内外都没有能预防它的疫苗。现在已有的药物只能延缓患者的生命。因此,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最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法是了解相关知识,消除“恐艾心理”,增强社会的宽容度才是防范艾滋病最好的“疫苗”。

当前最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法是了解相关知识,消除“恐艾心理”,增强社会的宽容度才是防范艾滋病最好的“疫苗”。

重点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