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预防医学的几个误区

(顺答:金山毒霸:

卫生部的人不会是fool

他们正陷在“医改”的水深火热当中,不时还受药监局挤兑一下(参见:《药监局退休官员的。报告》。

当初最高行政负责人征询卫生部老张的意见是否成立“食品监督局”时,老张未作表态。于是数年后,食品的帽子加到了药监的头上。

要不是现在的高同志,卫生部还不知会怎样呢

今年上半年的一次电话会议上,某地卫生厅抑制不住心中,问卫生部某同志:为何节节败退,是否卫生的职能。。。。。

可问卫生厅局到cdc普通百姓对卫生部的印象

卫生部的人当然不会是fool

当初第一大报的著名社论:《波尔的测不准原理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的撰稿人还是我国当时的精英。

。。。。。。

借用我国某地区校长的言论:“预防医学兴亡”,不是“人人有责”,你有责了,那我可以休息了,卫生部“有责”,下面的脑袋就不要了,只要是机器就行了。

该校长喊道:

(最好是)‘预防医学的兴亡,我有责任’。

TOP

本文实不能承受预防医学改革的重担。

重点本在于指出预防医学旧模式必须打破的必要,预防医学必须走向台前发展专业的目的。

所以开题是“误区”,而不是改革发展的框架。

之前曾收集大量相关资料,作出理论分析。

本文也只是近期完成,因尚有其他课题未能及时上贴交流。

(以下资料不多的观点,权作参考)

如确实要谈预防医学的改革思路及发展框架,首先是cdc的专业性的发展且获得社会认可。(可能由此带来cdc专业人员薪资的发展,不同于一般行政人员。)

不经此阶段无法形成对旧模式地冲击,(预防医学需要大量地钟南山、高耀洁、桂希恩、复旦的傅华、香港的的崔教授,还有许多cdc的工作人原等不断地对旧模式进行冲击, )。

接着不同省份城市不断地突破预防医学地旧模式,形成符合现在的预防疾病危害评估体系模式(有空愿意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疾病预防控制模式。

两者差异在于前者是主动性专业的科学,后者是只是被动的工匠。

TOP

2004年的非典发生的传染源就是号称 “传染源”预防控制模式的总部――中国cdc

深入一层;是由于中国cde病毒所P3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上的一张膜上(未想到更换)的sars。并不否认,中国cdc病毒所在生物安全制度和机制上的详细。但其所制定的依据思路就是来源于“防护”而没有进行“评估”的思路。其所存在的缺陷必定类似受限于传统模式。

(顺答金山独霸:

传统的或叫经典的传染病防治模式:控制(隔离)传染源―――(阻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重申)艾滋病的出现是在伦理、法理和技术上对该模式的巨大冲击。伦理上,不允许歧视,法理上,是对人权的尊重的原则。在技术上,往往回避血液是主要传播方式,而将概率<0.05的两性传播作为重点切断途径加以大量宣传。实际上血液血制品是有“窗口期”。

人的认识能力虽然不断地接近客观实际,但人地认识能力究竟能否完全查清血液的客观实际是一个“接近客观实际”的概念。因而血液永远不安全

矛盾在于但人类不可能不停止用血。

传统经典的工作模式是依附在这个模式上的疾病监测――消毒隔离―――免疫预防为主线。)

对头痛医头,脚痛治疗脚的模式)

假使是这样的预防防护机制,所以潘家园里的居民要以此为斗争宗旨。也可理解深圳某区cdc建造过程中,被居民抗议的现象

再回到专业的主题:

200412月,清华大学,云南大学在云南大学很不为人知地开了一个研讨会,主题是中国公共卫生的研究。参与者是法学院地教授和部分生物安全专业地专家。该会议对两次非典进行了一次机制总结。尽管没有突破原来地三段论似地预防模式的思维框架。但该会开创性的针对中国公共卫生的状况提出了―――(预防医学)的专业人员的缺乏。提出者竟然是美国的一所法学院学者。当然他提出还是比较委婉的。(参见《中国卫生法立法前沿》)

因而该研讨会的标题上还加了他所在大学的名称(名气不是很响)。成了中美研讨会,其实该大学好像就来他一人。

TOP

3、预防医学工作误区之三:

主动的专业还是

正在被政策吞噬的专业――预防医学?

有这么多不是sars的人也被抓为sars治疗而现在股骨头坏死,残疾终身(钟南山院士说:估计约有三分之一被误抓),预防医学届的要好好思考,还在旧思维模式的幕后躲着吗?开放思想、突破旧模式,解救未来被一网“隔离”的非传染病人用你们的专业让他们甄别开,得到正确治疗,不至于因为旧模式,一网“发热、呼吸道”不小心被强制治疗(紧急避险)“而残疾终身的无辜者。预防医学不要再说自己是幕后了,不要让政策代替专业说话了 -------替非sars而被治疗有后残疾者和未来将被”隔离、控制“的非传染病者先表达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是士尽快出现的呐喊

公共卫生原意是大众健康,因为早年翻译的习惯,并且援用苏联模式,所以混为一谈。因而许多人在翻译同样的内容时,有上述两种翻译。大众健康为最贴切的说法。

1987年,美国的教授罗伯特首次提出预防医学是(预防、促进健康的)科学和艺术。

将临床医学纳入大众健康中的服务一项。

验证的艺术――预防医学的专业发展

并回归了预防医学专业的职责,是提供(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延长寿命的)条件和机会。

早在很久,国外这些理念已经有了,但由于我国预防医学的守旧和八股似的机器,不仅未曾理解,动辄以所谓的政策发布命令,指导实践。

而且还通过和尚念歪了经,误导了更多的同仁。

某著名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在“公共卫生”和“大众健康”两个概念上摇摆不定,对新生事务一直套用旧模式解释。:如将美国的预防医学的核心功能:“评估―――方案实施(或表达)―――验证”,套用国内的政策模式模式称为:“评价――政策发展――保证。” 生搬硬套地将专业与政府政策混为一谈。

原本该核心功能虽然并没有否认政府政策的作用,但预防医学一门专业科学技术,全部被误导变成了政府对政策的实施保证。政策代替了专业,不用动脑,只要跟着一起站队混就行,于是南郭先生在从几千年的齐国来到了现代的cdc,在cdc过上了南郭先生的幸福的生活。如此教育学生,学生是不用学什么预防医学,只要混混之道即可,学为官之道最好。

一门提供给人创造体面生活方式(英文翻译过来的原词)条件和机会的专业,一门需要使用脑力计划评估,在实践中在市场经济与社会成本的平衡之道的艺术,一门需要深厚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验证的专业,又被“八股”们歪成“政策”+“政府”的官本位的专业。八股制度废除了102周年的今天,一所著名大学尚且如此“八股”,预防医学专业人士岌岌危乎。

难怪一所不知名的角落的美国教授要这样评价中国的非典:欠缺(预防医学的)专业人士。

(考虑到接受性,用向上的理念谈误区)

TOP

预防医学的评估预测、方案实施、验证的艺术

当原复旦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的金教授谈及他的一个跳槽的博士改行做证券分析,脸上的表情不知是赞许,还是淡然。赞许在于该博士跳离了八股的预防医学能应用所学,淡然在于其他的学生在本专业上为预防医学作出了。。。。

跳离原苏联的旧模式,又掉入了“二不象”的cdc,可以肯定,假如还在按现模式进行工作的话,未来出现新的疫情的原因,不在于猴子和猩猩或某些动物,根源在我们陈旧的预防医学模式。也许该模式还能成为新的一个传染源,有如2004年的非典。

且看流于口号和形式的2004年的《传染病防治法》:就是从旧模式的框架而制定的。所以漏洞极大。在今年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全国电视会议上,卫生部某副部长说:落实责任,就是落实到具体操作的人的责任。又是一个巧妙将制度和机制的缺陷转移到具体操作人员上推脱机制责任的表现。

什么时候,机制和制度的缺陷不由具体操作的人来承担,中国的cdc面貌才改观。

正是基于这种漏洞,所以,目前该预防模式有可能会造成人为新的、被义贻误的疫情。举简单例子,楼上有一个9721811的帖子,非常尖锐地将传染病上报的时间起点的问题给提出来。保卡和诊断有操作空间的同时,也为今后的传染病的传播概率增大埋下了隐患。

预防医学是一门评估预测、方案实施、验证的艺术,

中国预防医学最早的前身是张仲景的“上病治未病”的命题。其针对的是“亚健康”的个人。现代最早提出,不带公利性的是颜福庆,其提出最早的“方案实施”的一种方法是“健康教育”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