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不想再做疾控人

窗口服务,难免出现这样的事,作为疾控人我们理解你

TOP

十年版主说的没错,疾控中心是需要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

但是十年版主想过没有,造成目前尴尬局面、抱怨潮涌的原因没有,疾控中心她是卫生行政部门管辖的一个单位:

体制改革-行政部门是主动的(主要是卫生部没有科学决策造成的,更何况缺乏科学性,发个问卷给监督部门他们肯定有60-70%也这么认为--我们这就做过调查),疾控中心和监督是被动的;

人才结构不合理-疾控中心还是被动的,是卫生行政部门乱作为造成的;

财政缺口大-作为二级单位的疾控中心无法直接面对政府喊冤叫屈,卫生局你重视预防了吗,你每年把财政用于卫生的经费按照国际通用标准20-35%划给疾控中心或者用于公共卫生了吗,如果把5%给了疾控中心,我想抱怨可能寥寥无几,而那个疾控中心肯定会着手加强内部建设;

政府对疾病控制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很简单,是卫生行政部门向政府宣传不够。

即使疾控中心内部管理不当,也是卫生行政部门用人不当造成的。十年版主,这就是疾病控制反思的结果,你说还要反思?

TOP

十年版主:

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不是纠缠“谁是谁非”的问题,我的意识是体制的缺陷,造成今天的局面。你说得很对,我认为自己也没错,何况疾控中心主任是卫生局选拔的?我说的卫生投入不是指防病专项经费(这个谁也不敢扣取),这里说得是地方政府财政在卫生方面的投入比例,比如我所在的城市,人代会上财政报告说,每年卫生总投入4.43亿(这个投入不到地方财政收入2%[太少],包括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下同),而用在疾病控制(含社区、卫生院防保站专项和奖励经费)和卫生监督加在一起(不含县区投入),不到1700万,占多少?按照标准比例多少,8000万以上吧。也许你所在的地区达到这个标准或超过这个标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就准备打报告建议分管市长、卫生局到你们学习一下。

关于疾控中心人才问题,我所在单位还是可以的,但是县区经常有卫生局塞进入的非专业人员,去年统计结果占在编人员30%,相反许多技术人员都是编外人士。所以上面我才说:“人才结构不合理-疾控中心还是被动的,是卫生行政部门乱作为造成的”。

我也没有否认疾控中心存在诸多自身问题,但是许多问题改革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制约太多(我们单位3年推行的许多改革措施,有时执行阻力就是卫生局)。可能你目前所在位置对此体会不深。

TOP

以下是引用十年在2006-7-12 21:01:11的发言:

所谓的改革,其实就是利益上的再分配。改革就必然让一些人获利,一些人失去部分利益。因为医疗救治和疾病控制其实是一个对立事物(就目前中国的现状来而言),疾控体系的改革的资金其实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以前属于医疗救治的那一部分,所以在疾控体系的改革遇到阻力其实是很正常的,何况现在监督也要来分疾控这一块蛋糕。卫生局从卫生改革的整体来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实现疾控机构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说改革的阻力来自于卫生局可以,也可以说来自于医院和监督机构。

"疾控体系的改革的资金其实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以前属于医疗救治的那一部分。"不是这样,疾病控制经费属于政府增加公共卫生的部分,而这部分经费,即使在2003年非典后,政府给疾病控制和传染病医院的经费还是被卫生局拿走200万给了一个综合医院管理的体检中心(局长的母院),是拿走了公共卫生费用。同时,近5年来,每年用于市属6个大型医院病房大楼改建的改造经费7000万 -1.3亿不等,而这些经费很大是增加用于改善基础医疗的费用(财政局报告中叙述),社区卫生服务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本属于基层综合卫生经费)。

我们疾病控制改革是效率改革为主,3年来我们本科以上达54%,专科以上81.3%,中专45岁以下3年必须拿到相关专业专科以上水平,技术水平考核不及格的,否则就要被淘汰。而单位技术水平差、低学历一般卫生行政部门前任或者现任头头脑脑家的人,以前把防疫站作为养老院塞进来的,这样卫生局能不以稳定大局的理由来给点摩擦力?

TOP

作为每一个疾病控制人员,都希望疾控事业兴旺发达,希望疾控带给群众的是健康、是快乐。但是事情的发展是有先后的,首先国家需要保障疾病控制发展的动力:政策保障-经费保障-人力资源保障。

另外上面大家讨论,疾控中心主任的任命问题,各地可能有所差异,但是程序必然是卫生局负责选拔--提名给上级部门(我们这是报宣传部,组织部备案。不要经过人大这个程序)--宣传部或者组织部和卫生局进行考察--公示--试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