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预防医学的几个误区

建议楼主把整篇文章压缩后一次发上来,给其他人顶了以后,我觉得头绪有点乱(绝对没有批评人的意思)

TOP

好文,楼主对目前预防医学现状的分析入木三分啊!这也是目前我们cdc人的悲哀。

TOP

3、预防医学工作误区之三:

主动的专业还是

正在被政策吞噬的专业――预防医学?

有这么多不是sars的人也被抓为sars治疗而现在股骨头坏死,残疾终身(钟南山院士说:估计约有三分之一被误抓),预防医学届的要好好思考,还在旧思维模式的幕后躲着吗?开放思想、突破旧模式,解救未来被一网“隔离”的非传染病人用你们的专业让他们甄别开,得到正确治疗,不至于因为旧模式,一网“发热、呼吸道”不小心被强制治疗(紧急避险)“而残疾终身的无辜者。预防医学不要再说自己是幕后了,不要让政策代替专业说话了 -------替非sars而被治疗有后残疾者和未来将被”隔离、控制“的非传染病者先表达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是士尽快出现的呐喊

公共卫生原意是大众健康,因为早年翻译的习惯,并且援用苏联模式,所以混为一谈。因而许多人在翻译同样的内容时,有上述两种翻译。大众健康为最贴切的说法。

1987年,美国的教授罗伯特首次提出预防医学是(预防、促进健康的)科学和艺术。

将临床医学纳入大众健康中的服务一项。

验证的艺术――预防医学的专业发展

并回归了预防医学专业的职责,是提供(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延长寿命的)条件和机会。

早在很久,国外这些理念已经有了,但由于我国预防医学的守旧和八股似的机器,不仅未曾理解,动辄以所谓的政策发布命令,指导实践。

而且还通过和尚念歪了经,误导了更多的同仁。

某著名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在“公共卫生”和“大众健康”两个概念上摇摆不定,对新生事务一直套用旧模式解释。:如将美国的预防医学的核心功能:“评估―――方案实施(或表达)―――验证”,套用国内的政策模式模式称为:“评价――政策发展――保证。” 生搬硬套地将专业与政府政策混为一谈。

原本该核心功能虽然并没有否认政府政策的作用,但预防医学一门专业科学技术,全部被误导变成了政府对政策的实施保证。政策代替了专业,不用动脑,只要跟着一起站队混就行,于是南郭先生在从几千年的齐国来到了现代的cdc,在cdc过上了南郭先生的幸福的生活。如此教育学生,学生是不用学什么预防医学,只要混混之道即可,学为官之道最好。

一门提供给人创造体面生活方式(英文翻译过来的原词)条件和机会的专业,一门需要使用脑力计划评估,在实践中在市场经济与社会成本的平衡之道的艺术,一门需要深厚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验证的专业,又被“八股”们歪成“政策”+“政府”的官本位的专业。八股制度废除了102周年的今天,一所著名大学尚且如此“八股”,预防医学专业人士岌岌危乎。

难怪一所不知名的角落的美国教授要这样评价中国的非典:欠缺(预防医学的)专业人士。

(考虑到接受性,用向上的理念谈误区)

TOP

反正我知道中国的CDC遍地开花,到处修CDC大楼,而美国只有一个CDC!!

 疾控让我悲喜交加的工作!

TOP

股骨头坏死不能算到预防医学的头上吧?治疗原则和方案都是临床大夫的功劳!尤其是钟南山先生,是他提倡激素的应用的!也是他,鉴定了香港和广东专家提出的果子狸是非典的传染源?功劳不小吧?

我的感觉是楼主给我们指条明路吧!不要再这样遮遮掩掩,含糊其词了,勇敢的亮出你的观点!我可能不全同意你的观点,但我绝对捍卫你阐述你观点的权利!!

是男人就把话说在明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