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卫生部将彻查哈医大学附院550万天价治疗费用案

卫生部将彻查哈医大学附院550万天价治疗费用案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三日电(记者曾利明) 国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今天透露:卫生部将对患者翁文辉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花费五百五十万元人民币治疗费一案,一查到底,并作出严肃处理。

  今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的报道《天价住院费》称:今年六月一日,因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七十四岁恶性淋巴瘤患者翁文辉,被送进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于八月六日抢救无效在医院病逝。他住院六十七天,被收取医药费一百三十九万多元人民币,平均每天超过二万元。同时经医生建议,自购四百多万元的药品交给院方作为抢救急用,累计共花费五百五十万余万元医疗费。

  对此,患者家属提出三点质疑:病人对氨茶碱严重过敏,大胆住院收费明细单上记载着病人使用过氨茶碱药物;病人年八月六日凌晨去世,但八月八日病人去世后两天,还出现了两次收费六十四元化验单;住院收费单显示,七月三十日,患者使用各种液体量达八万七千多毫升,可以装满一百七十四个矿泉水瓶,输血九十四次。这种治疗不可能。

  毛群安称,卫生部领导对这一报道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有关部门抽调包括临床、药事、检验、护理、物价等方面的二十三人专家,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哈医大二院,分纪检监察、医疗护理、财务物价三部分开展调查。

  调查组初步认定:该院内部管理十分混乱,在翁文辉的治疗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过度医疗服务,包括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行为。目前,具体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

  据有关媒体报道,翁文辉的主治医生王雪原已经连续多日联系不到;该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已由医院代管,医疗主要由医务处管理,护理由护理部代管。

  有专家称,中国内地一些医疗机构乱收费由来已久,由乱收费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屡见不鲜。哈医大学附院的这一事件,反映出当前医疗体制的弊端,尤其是患者知情权被医疗机构肆意侵犯,成为医患关系的突出矛盾。这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心飞翔,遨游天下

楼上的同行是不是想的有点太简单了,不妨多看一看: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886249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star=1&replyid=7223803&id=877806&skin=0&page=1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885279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878168

建议看过以后再发表评论,不能听霉体和妓者的一面之词!

霉体和记者那点专业水平在“安徽疫苗事件”中已经暴露无异了。

TOP

550万医疗费患者家属披露天价医药费账单细节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专电(记者杨步月、王茜)70多岁的离休干部翁文辉生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外科重症监护室(简称ICU病房)住院两个多月,竟然花去医药费数百万元。这是什么样的治疗?那么多钱又是如何被迅速“吞噬”的?这起天价医药费事件的亲历者——患者翁文辉的大儿子日前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在我父亲住院期间,一次我设法进入ICU病房看他时,他劈头就骂说是我把他害了!当时,我很不理解。看了医院的天价收费账单后,我全明白了。   我父亲是今年5月18日住进哈医大二院的,因为肿瘤科给做化疗导致呼吸衰竭,于6月1日转入ICU病房,直至8月6日凌晨去世,在ICU病房花掉住院费约139万元,另外还有我按照医生吩咐外购药品费用400多万元。多亏我经商多年有些积蓄,可是也架不住这么祸害啊!我发现医院的收费账单中,大部分收费项目与事实不符,有的收费甚至达到荒唐地步。   为回应我的质疑,哈医大二院曾组成调查组,对我父亲的每日费用清单以及医嘱单等进行核对,并出具《关于患者翁文辉在我院住院期间的初步调查》,对药品、化验和手术材料费等收费情况做了说明。   在这份《初步调查》中,我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多收费   。“病房化验调查结果(明细表)”中,医嘱合计2119(次)、化验报告单为1902(次),收费汇总单却成了2030(次)。“2030-1902=128(次)”,也就是说,医院多收了128(次)。其中在肾功化验中,医嘱为156(次),化验报告单为144(次),收费汇总单为228(次),“228-144=84(次)”,即多收了84次,但医院在“备注”一栏里只承认多收了3(次);而在关于化验的说明中,医院又解释说“检查科一份报告中含有多个检验项目,如肾功,收费总次数是27次乘以4(项目)=108(次),但报告只有27份”。前后自相矛盾。   二、乱收费。在“血库项目(明细表)”中,RH血型鉴定、血小板交叉配合实验等11个项目,既没有医嘱,也没有化验报告单,却被收费895(次)。同时在“病房化验调查结果(明细表)”中,异常白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形态等5个项目,也没有医嘱和化验报告单,被收费18(次)。   三、重复检查。   我父亲住院期间被收费化验2925次,平均一天44次。他老人家没有糖尿病,可是血糖化验(收费)达565次,平均一天近9次。   重复检查、过度治疗在我父亲身上,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初步调查》承认的2925次收费化验中,医嘱与化验报告单、收费汇总单全部相符的只有35份。《初步调查》还显示,医院给我父亲在48小时内做了43次血气分析,并解释说“存在这种情况,因每一小时做一次,48小时43次正常”。   另外,收费账单显示,6月3日,医院给我父亲做痰培养54次,一张化验报告单的结论是“有菌”,其它53张为“未查获真(细)菌”。7月5日-8月4日,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医院给我父亲输入各种液体1吨多。输入液体总量最多的7月13日,一天将近170公斤,相当于一名正常成年男性体重的2倍。   一小时做一次血析,整整持续了两天,谁能经得住这样的折腾啊!医院竟然说是正常,这不是拿人的性命开玩笑吗?一天24小时,怎么做得过来54次痰培养?而且结论不一样,我到底应该相信哪个?天天输那么多液体,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能受得了如此狂灌吗?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又隐藏着多少触目惊心的事实呢?要是我跟医院细抠,每天的收费单和医嘱都对不上,天天在花冤枉钱。不管是交5万元,还是10万元,甚至25万元,总是一两天之内就被通知钱已用光。   最让我不能容忍的事情有三件:   一是我花费几百万元给父亲外购药品存进ICU病房,多数不翼而飞。发现问题后,我买药都买两份,买一份怕父亲用不上。我父亲的主治医师王雪原证实,他接手我家自备药品10多种,但这些药品的去向十分可疑。一次,其他患者出现真菌感染,医院没有“克赛斯”这种药,ICU病房主任于玲范让王雪原把我父亲的药给那个患者用。还有一次,我发现一种药品没给我父亲用,就质问于玲范,于玲范说借给其他科室了。我跑去一问,那个科室的人说,早把药钱给了于玲范。   二是医院从上到下串通一气,弄虚作假。我办理出院结账时,医院分别于8月12日和8月15日打印了同一份“住院病人费用明细单”。在血液收费栏中,一张单子上列有“血费”“冰冻血浆”“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冰冻)+浓缩血小板(新鲜)”四项,收费分别为12972元、600元、6900元和1725元,总计22197元;而另一张单子只列了“冰冻血浆”“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冰冻)+浓缩血小板(新鲜)”三项,收费分别为600元、6900元和1725元,总计也是22197元。同一份“住院病人费用明细单”,不同时间打印出两个版本,而且在项目缺失的情况下,收费总额竟然相同,明摆着是伪造的。   我现在手里掌握着30多张医院收费账单,上面加盖的收费公章大概有10种。这些公章形状不一,有圆形的、方形的、菱形的;名称也五花八门,分别为“登记专用章”“住院处现金收讫”“预交金收款”“预交金专款”“预交金收讫”等。哪家医院有这么多公章啊?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三是医院给患者用了不该用的药。进口药品“珍怡”的使用禁忌症清清楚楚地标明:“有肿瘤进展症状的患者和严重全身感染等危重病人在机体急性休克期内禁用。”我父亲的主治医师王雪原在一份证言材料中证实,从6月1日起,医院给我父亲用了“珍怡”。曾有专家警告说,“珍怡”是生长激素会刺激肿瘤增生,应该立即停用。王雪原向ICU病房主任于玲范请示,于玲范坚持继续给用。于玲范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外国药厂推销药品,从而达到出国旅游的目的。在我父亲抢救期间,于玲范接受药厂邀请出国数天。科里很多人看到了她在菲律宾“晒太阳”的照片。   我父亲患的是皮外T细胞淋巴瘤,长在右大腿上,最初只有绿豆粒大小,是我硬把他送进医院治疗的。   我花了天价,想不到我父亲却被治死了,这让我遗恨终生。

来源:新华网

我心飞翔,遨游天下

TOP

难怪新闻一直在说卫生系统!!!

TOP

确实是黑呀,否则那些医生怎么来钱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