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PCO专题]你问我答——PCO常见问题专家析疑

问:感染性钉螺鉴别的方法是什么?

答:1、压碎法

将查螺捕捉的活钉螺置于载玻片上,另用一张较厚的玻片将钉螺轻轻压碎,然后在螺体上加一滴清水,将钉螺置于解剖镜或显微镜下,用解剖针拔开外壳,依次撕碎软体组织,发现血吸虫尾蚴(双尾蚴)、子胞蚴即为感染性钉螺。

2、逸蚴法 将钉螺放在指形试管内,每管放一只钉螺,管内加水近满。用尼龙纱罩盖好(防止钉螺外爬)。在20-25℃环境下放置4-8小时后,在灯光上用肉眼或放大镜检查水面有无摆动或停止活动的血吸虫尾蚴。如无法鉴别,可用白金耳或细铁丝环钓取表面水滴于玻片上,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证实。对于待检钉螺数量较多,感染率又不高时,可用较大的试管,每管放10只钉螺,对检出有感染性钉螺的试管,再进行单个螺逸尾蚴的方法分离感染性钉螺。由于有时钉螺体内的胞蚴尚未发育成尾蚴,难逸出,因此逸蚴法检出率往往低于压碎法。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问:如何鉴别死活的钉螺?

答:1、敲击法

将钉螺置于厚玻片或硬物上,用小铁锤轻击使之破碎,如未见钉螺有收缩反应,且未见新鲜软体组织者为死螺;反之为活螺。

2、爬行法

将草纸铺于平底瓷盘底部,在草纸上画上间距5cm的平行线若干条,瓷盘内加入少许自来水使草纸湿润;将钉螺置于草纸上沿平行线排列,置室温(20-25℃)下放置24小时后,观察钉螺爬动情况。若钉螺爬到线外,则为活螺;在原位不动则为死螺。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问:钉螺形态结构与生活史什么?

答:1、形态:

钉螺由螺壳、螺厣及软体3部分组成。螺壳为长圆锥形,长度不超过10 mm,宽度5mm。有纵肋的称肋壳钉螺,生存在湖沼或水网地区,多呈黄褐色。螺壳表面光滑无肋的称光壳钉螺,在山丘地区多见,比肋壳钉螺稍小,大多呈棕褐色;钉螺属右旋螺类,螺旋数 5~10个。在口缘外唇的背面肋壳,钉螺有唇脊,这是钉螺与其他螺类鉴别的特点之一 。螺厣系封闭壳口的小盖,为卵圆形,附于螺足后面。前部系软体部分的前部为头、颈、足和外套膜,后部是内脏,包括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

图1:肋壳钉螺(A) 光壳钉螺(B)

图2 自然界中的钉螺

图3  螺壳的外形及形态数量性状测量指标示意图

WBW:体层宽; WTW:后3 螺层宽度; AA:壳顶角度; LTW:后3 螺层长度; LBW:体螺层长度; LHW:次螺层长度; WS:壳宽;LSM:壳口; LC:长胼胝长度; TLB :外唇缘厚度; HS:壳高。

图4 钉螺的软体

1:厣;2:足;3:嘴;4:眼;5:阴茎;6:外套膜;7:鳃;8:肠;9:前列腺;10:肾腺;11:肾脏;12:精巢;13:肝脏;14:胃;15:食管;16:纺锤肌;17:假眉;18:触角;19:副腺;20卵巢;21:心脏。

2、钉螺和其他相似螺类的鉴别。

在自然环境中孳生的某些种类螺蛳,其外形同钉螺较相似,易与钉螺混淆。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常需将钉螺与其它相似螺加以鉴别。 常见的易与钉螺混淆的相似螺类主要有:方格短沟蜷(又称海蛳)、真管螺(又称烟管螺)、细钻螺(俗称菜螺)、拟钉螺(俗称小黑螺)等(图5)。

图5 钉螺和其他相似螺类鉴别:A B C D E F G

A 山区型钉螺, B 水网型钉螺, C 湖沼型钉螺 D 小黑螺, E 菜螺, F 海蛳, G 烟管螺

3、生活史及习性

钉螺栖息于淡水水域但水陆两栖,雌雄异体,卵生。钉螺的寿命一般为1年,有的钉螺可存活2-3年,甚至超过5年。感染了血吸虫毛蚴的钉螺叫感染螺,感染螺的寿命一般不到1年,最长也可存活2年以上。钉螺整年都可进行交配,以春季交配者最多,秋季次之,夏、冬季最少,甚至停止。从11月到次年7月都可产卵,但以3-5月产卵最多。卵产于潮湿的泥土中,在适宜的温度下(20℃左右)不到一个月幼螺即可孵出。孵出的幼螺在食物丰富,气温适宜的情况下,两个月即发育成熟。钉螺喜好生活於气候温润潮湿的环境中,常在气温15-20℃ 时活动,阴雨天钉螺活动频繁,干旱时则潜伏在松土、裂缝内或草根下。主要活动于土表和5cm以上的浅土层内,虽然其本身的活动范围并不大,但可随水流漂到很远的地方,也可附着在杂草或其它漂浮物上而扩散到远处。人们穿的草鞋、牛蹄间隙、打水草或移种水生植物(如芦苇、茭白等)、运送鱼苗等也能使钉螺扩散。钉螺扩散后,遇到适宜的环境便“安家落户”、孳生繁殖,形成新的钉螺孳生地。在自然界,钉螺主要摄食腐败的植物,也摄食原生动物、藻类、苔藓和草本种子植物等。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受邀者注册

TOP

问:抓捕毒蛇要注意什么?

答:在不便驱赶的特殊场所或特殊要求需抓捕毒蛇时需注意事项下列事项:

1)了解毒蛇的攻击性,蛇一般怕人,除眼镜王蛇和眼镜蛇外,一般不主动咬人,人们多在无意中踩上或从正面逼近和猛力抓住它时而被咬伤。眼镜蛇或眼镜王蛇,遇到人时,可竖起头部,膨大颈部,呼呼作响,主动攻击,但当设法使其疲劳后,即处于被动状态,易于捉住。

2)使用捕蛇工具:蛇叉钳、蛇叉 、套索、网兜、蛇钩、木叉和木棍等;

3)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捕蛇,须确保安全,防止被毒蛇咬伤,做好个人防护。身穿长袖衣服和长裤,脚穿高统靴或帆布鞋及厚袜等,戴好橡皮手套;    4)随时携带急救药品,要备有抗蛇毒血清、胰蛋白酶、蛇伤急救包、结扎用的带子;

5)及时将毒蛇装好 将毒蛇放人笼内时,先放蛇身,后将蛇头放人,在扎袋口或提口袋时,应先把口袋抖动几下,使蛇集中于袋底下,这样可以防止蛇突然爬出来咬人;

6)掌握捕蛇要领,在捉蛇时要胆大心细,做到眼尖、脚轻、手快,先悄悄地接近它,然后脚一顿,造成振动,使蛇突然受惊游动,趁势下蹲,迅速抓住蛇颈;立即踏住蛇尾,用力拉直蛇身,松动脊椎骨,使它暂时失去缠绕能力并处于半瘫痪状态,再将蛇体卷好,用绳扎牢蛇颈和蛇体,然后放入容器中或用棍棒挑出来;

7)在捕蛇过程中,一旦被毒蛇咬伤也不要惊慌失措,及时抢救和处理,必要时还需住院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TOP

问:怎样鉴别毒蛇与无毒蛇?

答:毒蛇与无毒蛇处理方法不同,专业人员应掌握毒蛇与无毒蛇鉴别方法,毒蛇与无毒蛇的最可靠的区别是:毒蛇有毒牙和毒腺,而无毒蛇则没有毒牙和毒腺,只有锯齿状的牙齿。一般地,毒蛇的前毒牙长大,后毒牙短小。二者的鉴别要点见表。

毒蛇与无毒蛇鉴别要点

毒蛇

无毒蛇

有毒牙与毒腺相连

头大呈三角形

不呈三角形

有颊窝

吻尖翘起

吻钝或尖而不翘

尾短尖细

尾渐变细

通体多呈碧绿或斑纹鲜明

/

前身能竖立颈可膨胀变扁

部能竖立,颈不扩张

常主动攻击人畜

很少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