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讨论]2005年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主题“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大家跟贴提供

预防接种知识问答

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俗称打预防针)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一项制度,旨在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相应的传染病,保护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通过有计划的预防接种,使天花得以在全球被消灭,脊灰(小儿麻痹症)也将被消灭,麻疹等其它曾严重危胁儿童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预防接种是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手段,因而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如何办理预防接种登记手续? 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家长应带孩子直接到当地卫生院防保科(接种门诊)进行登记和接种,留下详细地址、电话号码等信息,今后则按预约日期或通知日期,按时来院接种。 登记时一般需同时办理计划免疫保偿手续。参加保偿后,我们有义务及时为孩子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接种四苗(指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疫苗)时不再另行收费,如在保偿期内确实发生相应的疾病,将按合同规定予一定的经济赔偿。

外来儿童如何在本市接种疫苗? 如果您来自外地,带有7周岁以下的孩子,并且将在这里居住3个月以上,那么,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希望您能主动到居住地卫生院(太平为中医院)防保科来办理预防接种手续。 办理手续时,最好能带上原籍卫生部门发的预防接种证,以便了解过去接种的情况,如果没带上接种证,医生也会根据您提供的情况,确定适当的接种方案。

哪些孩子不能接种疫苗? 各种疫苗生产出来都是经过严格检验"安全有效"的,但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轻重也有所不同。为减少或减轻接种反应,在接种前掌握儿童体质情况,如发现儿童有过敏史,有癫痫(羊癫疯)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症(疫苗接种后体内不能产生免疫力)等“禁忌症”,就不能接种。如儿童患有湿疹、疥疮等皮肤病,正在发高烧,患有其它疾病尚未痊愈,营养不良,体弱等,暂时也不要接种,等恢复健康以后再接种。

预防接种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1 接种前,家长可给孩子洗一次澡,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换上宽松柔软的内衣,向医生说清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 2 接种完毕,应在接种场所观察15-30分钟,无反应再离开医院。 3 服脊灰糖丸后,半小时内不宜进食热食及哺乳。 4 接种疫苗后,少数儿童接种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硬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待其自行消退。出现硬结可采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适宜温度的干净毛巾,每天3-5次,每次15-20分钟。 5 接种卡介苗后3-4星期,接种处会出现红肿,逐渐形成一个小脓疱,并自行溃破,流出一些分泌物,以后溃破处结成痂皮后自行脱落,留有一小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不必惊慌。 6 极少数人接种后可能出现高热,接种手臂红肿、发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它情况,应及时向防保科人员咨询,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防接种证有什么重要作用?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免疫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预防接种单位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安排补种。家长要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时间到指定的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如儿童未完成规定的免疫接种,因故迁移、外出、寄居外地,可凭接种证在迁移后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点)继续完成规定的疫苗接种。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应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