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讨论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检查(两轮)情况

我参加工作到现在,一共参加了三次全国的计免检查,这一次是抽出去参加全省(也算全国的)的检查,检查了一个市,我认为这样的检查没多大意思。个人意见,计免检查,无非就透过接种率的调查,来看一个地方的计免工作的好坏,从我从事计免工作十几年的体会看,一个地方计免要得好,首先是计免的经费、组织,人员配备,器材配备、管理方法,这些不好,其他无从谈起,这次的全国计免检查的综合调查比前几次增加了组织、经费方面等的调查,这是好的,但依然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到了接种率调查这一块,但这个调查有相当假的成份(我参加了对其他地方的调查,才敢说这句话,也是不得已而这之)

关于经费,不消说,经费问题是大多人抱怨计免工作能否搞好的问题,(其他地方也是如此)但我认为,在当前国家经费还困难的情况下,还不可能指望各级政府会给计免多少专项经费,且只要各级疾控中心的工资,主要工作经费解决了,经费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要解决乡镇疾控人员的工资,才能让他们无后之忧。

再说人员组织,其他地方情况我不清楚,但我们这里好多县计免工作都是一个人眉毛胡子一抓,计免的日常工作量是很大的,一个人搞一个县很明显人少了。

再说物质器材,冰箱:乡镇级的冰箱国家不给钱,当地政府不给钱,我县乡镇级的冰箱还是上世纪80代末硬搞保偿时收的钱装配的冰箱,现在,不能硬搞保偿,钱收不到了,冰箱也就·····如果靠接种费结累来装备冰箱,也不成,接种费又不能收高了,且现在儿童家长法律意识特强,打针后就是过了几天,一有什么反应就要来找你,反正都是你这个预防针“月亮惹的祸”,比如前年我县一个较穷远的乡镇为一个儿童接种三联后三天死,经诊断死于暴发性菌痢,可家长不管这么多,死活要闹,县政府为讲安定团结,要卫生部门出钱,结果卫生局出了5-6千,该乡卫生院也出了4-5千,但就这4-5000元可是这个乡近十年预防接种收入的总和呀!再说县中心的装备吧,近二十年国家也配了不少低温冰箱,可就是基本没配普通冰箱,由于当前需要普通冰箱的疫苗大增,比如现在的乙肝等,县级又无钱购,只好将低温冰箱改成普通冰箱用,但改的毕竟是改的,温度极不稳定,在气温变化大的季节,一天调几次都不能完全保证温度完全合要求。前几年国家一个卫5项目,给我们配一个大普通冰箱,一个低温冰箱,可是,我们就搞不懂,卫生部为什么从大老远的沈阳运两个那么不经用的冰箱来,那个普通冰箱一共用了半年,修了二次,就再修不起了,那个低温“更好”,放在那里几个月,还没来得及用上它,就漏氟了,后来厂家来看了看说是要修,可人一走就再没消息了。这就是当前计免县到乡的器材装备,能保证有效接种否?

再说管理,管理一是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对计免工作的管理,我认为他们对计免的管理是不行的,一是不重视,或流于形式,二是管理落后水平低下。关于重不重视计免工作,我认为既是一个漠胡的概念,也是一个具体概念,我们这样来理解,如果上级检查一个县的计免工作,问卫生局长,你重不重视计免工作,他一能眼睛一瞪,你问的真是笑话,我们能不重视计免工作吗?但如果问一些很具体的计免工作问题,如你本届内参加过几次计免4.25活动?你本届内具体的参加参与过几次计免工作检查,实事求是地讲每一年以卫生局名发过几个计免文件,他一定会傻眼。所以,我说重不重视计免工作是个具体的概念。我就说个相对具体的的事吧,卫生局要我们科每一个月要到全县每个乡30多个乡去督查疾控计免一遍,我们中心按上级指示,要我们如此,可今年给我们科配的10人只有三个能胜任对下面的疾控计免督查工作,我们向他说此情况,可他说大家都要轮着下去,象这样不懂的人下去不是搞形式是什么?无非也是向卫生局有个交待罢了,,这还不说,让大家坐公共汽车下去(我们单位有两台车却不拿来下乡搞工作,却拿去找钱,和领导下下班用),科里同志们意见纷纷:现在就是这样重视疾控工作的!且以后市上到县上来检查计免疾控工作,卫生局、疾控中心也有向上级可表的了,瞧,我县多重视疾控呀!

还有就是有上级检查工作,不重实效,只看书面文字,说具体点,就是什么不去,只看资料还美其名曰:重视软件资料,结果造成下面做假资料,有时更笑人的是,某个没做的工作,做个假资料应付上级检查,因为作假有方,资料很好,很全,还会得到上级表扬。

具体的计免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据我所知,我们不少的计免人员也包括我在内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我认为计免工作,作为市对县级主要是督查,县级主要是管理和督查,县级计划免疫怎么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且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一个县的计免怎么管理,不仅需要在学校学到的业务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善于总结、勤于总结。因为对一个县全面的计划免疫怎样管理书本上好象没有,老师也没教过,全靠各人自己总结。我个人认为,计免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把各种规范、标准、制度、考核、逗硬等各方面有机地行成一个可相互呼应的体系。可惜,我们一些地方现在的计免工作没做到这一步(也包括我们这里)工作上是一种见子打子,见招出招的做法,一切为应付,当然有客观原因,比如人少事多,但也有经验不足,工作上缺点子的原因。

本身计免工作有难度,特别是现在流动人员特多的情况下,流动儿童的接种成了大难题。可以说以一个乡为单位,每天都有外出,也有进来的儿童,有多少基层疾控人员能随时搞清准确的儿童数。从而及时为他们接种?

综上所述,由于经费,人员、组织、器材物质、管理都有差距,然计免工作对乡镇一级来说是很具体而量大的工作,所以要真正搞好计划免疫工作,一定要加倍再加倍努力。我只希望以后上级对一个地方的计免检查多从上述方面着手。

TOP

本人9楼的发言,因为是那晚临睡之前匆勿“路过”本论坛,随便了几句,然引起部份同僚关注,为了我搞了十几年的计划免疫事业,就索性再废话几句。

本次计免检查,大家知道,全国200多个县受检,其中三分之一又为综合调查,国家省级了多少耗费的我不得而知,但抽检的县,从我参加和其他参加的同志的话中看,只是接待费不下于10000,这还不算参加的人回各自单位报的出差费,还有人力物力等费用,直接和间接加起来费用应是惊人的,不少于1-2亿吧?如果拿这钱去装备一个西部穷省乡镇、县的冰箱,怕也差不多了吧?如果用这钱去给西部穷的一二个省乡镇疾控人员发补助他们的积极性会大大高涨,如果用这钱购疫苗给西部交不起钱的穷孩子免费接种,如果····

·········

话又说回来,计划免疫检查要还是不要,回答是肯定的,要!作为国家也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真实情况,这是无疑的,然而检查花费这么大的检查从方案到执行应求真务实,本次检查本人其他不说,特别有两点不敢苟同,一是被查县要在一个县的一个乡一天内查30个儿童,听同行说,一天查30个的方案是卫生部在不知是河北那个北方省试了点能行才定下的,大家知道,北方农材住户大都集中,是农庄似的,但如果按方案在南部山区一些地方在一天内查完30个儿童就很困难,就算谁有种,头一两天能坚持,但也不能坚持多久,就说我吧,天天晚上平均8-9点,迟时10时才从乡下回到住处,倒在床上就想睡,可不行,还得整理当天资料,一般要1-2点才能睡,第二天还得起早下乡调查,且检查日期有限,不成在有停雨班的说法,再大的雨也在干,由于方案本身执行难度大,说白了,在南方部份省不实际,一部份同志还行,但谁能保证参加检查的同志个个都是“英雄好汉”?都是“保先”教育好的同志?所以检查水份难免。二是检查方案我认为一些东西在前几次的85%调查中倒退了,只说一点,本次调查儿童接种时只要有正确的免疫卡或证接种日期就算该儿童接种了,但我想说,卫生部方案发了很久,一些没接种的儿童,其基层单位为应付检查就不会来个“种卡”、“种证”?且本次调查没设计向家长询问是否接种过预防针一项,而前几次的85%就设计了这一项,当基层单位“种卡”“种证”,在调查中一些家长就会坚决否定接种一事,那就算卡和证上记录的有,按调查方案也会否定接种,这就杜绝了一些接种单位“种卡”现象的发生。这次的方案没有这一项,我认为是个遗撼。

总之,不论本次调查结果出来后是好是坏,想搞好计划免疫工作仍是我们各位同行今后任重道远的工作。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