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现场消毒规范

现场消毒规范

现场消毒规范
1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发生传染病流行后在传染病疫源地、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他有关场所针对流行的传染病进行的消毒。
1.1概念与术语
1.1.1疫源地消毒 disinfection of epidemic focus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对防治、研究传染病的医疗卫生机构,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应按疫源地进行消毒。
1.1.2随时消毒 concurrent disinfection
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1.1.3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1.1.4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这种消毒不宜过泛使用,人口流动频繁的场所如公共汽车、飞机、火车、客船、各种公共场所通过此类消毒很难达到预防作用。
1.1.5消毒作用水平
(1)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
(2)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含溴消毒剂、臭氧、二溴海因等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
(3)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等)、醇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包括双链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
(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定、植物类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
1.1.6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
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
(1)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2)细菌繁殖体。
(3)真菌。
(4)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5)分枝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等。
(6)细菌芽孢,例如炭疽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等。
(7)朊毒(感染性蛋白质)。
1.2消毒、灭菌的方法选择
1.2.1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1.2.2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1.2.3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1.2.4 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应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1.3组织执行与人员
(1)对甲类传染病和肺炭疽、艾滋病等乙类传染病必须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负责进行终末消毒。
(2)对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白喉、布鲁菌病、炭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淋病、梅毒等和丙类传染病中肺结核,必须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由病人陪护人或所在单位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组织进行消毒处理。
(3)对丙类传染病中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感染性腹泻等由病人或其陪护人进行消毒处理。
(4)各类传染病(包括非法定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负责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5)在医院中对传染病病人的终末消毒由医院安排专人进行。
(6)非专业消毒人员开展疫源地消毒前应接受培训。
1.4时限要求
接到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 h内,农村应在12 h内采取消毒措施,其他传染病按病种不同应在24h至48h内采取消毒措施。
1.5装备要求
承担疫源地消毒任务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条件配备消毒工具和防护用品,储备一定数量的消毒剂。
(1)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机动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车。
(2)防护用品:雨衣、工作服、隔离服、生物防护服、防毒面具、纱布口罩、N95生物防护口罩、生物防护口罩、防鼠疫口罩、防护眼镜、长筒雨鞋、橡胶手套、防护眼镜、帽子、毛巾、污物袋、长柄毛刷、装工作衣的布袋(30cm×30cm×40cm)、肥皂盒、皮肤消毒盒(瓶)。等。
(3)消毒剂:储备一定量的消毒剂并与有关厂家建立联系,确保处理突发疫情的需要。常用消毒剂有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碘伏等。


1.6消毒人员的个人防护
  参加消毒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防护,必需穿着防护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
毒制度,以防受到感染。必要时,可口服抗生素预防。较严格的防护可参考鼠疫的防护方法。
全套的防鼠疫服包括:联身服、三角头巾、防护眼镜、防鼠疫纱布口罩或滤材口罩、橡皮手套、长筒胶靴和罩衫。
穿防鼠疫服方法如下:先穿联身服和长筒胶靴,戴好普通工作帽,再包头巾,使盖住头发、两耳和颈部,然后戴上口罩,在鼻翼两侧塞上棉花球;戴防护眼镜,再穿上罩衫,最后戴橡皮手套。
脱防鼠疫服方法如下:在消毒工作后,仍戴着手套在0.2% 过氧乙酸溶液中浸洗双手3min,穿着长筒靴站入盛有0.2%过氧乙酸溶液深度为30cm~40cm的药槽中3min~5min。然后,戴着手套脱下罩衫浸入0.2%过氧乙酸溶液中,取下防护眼镜浸入75% 酒精中,解下口罩与头巾浸于0.2% 过氧乙酸溶液中。最后,脱下胶靴、手套,再脱下联身服,用刺激性较轻微的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
1.7技术要求
1.7.1疫区消毒
1.7.1.1消毒范围和对象:以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
1.7.1.2消毒持续时间:以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监测结果为依据确定消毒的持续时间。
1.7.1.3消毒方法的选择:以消毒因子的性能、消毒对象、病原体种类为依据选择消毒方法。尽量避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的污染。
1.7.1.4疑似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可按疑似的该类传染病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或按下一条进行处理。
1.7.1.5不明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应根据流行病学指征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采取最严格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1.7.1.6注意与其它传染病控制措施配合:搞好传染源的管理,疫区的封锁、隔离,杀蝇、防蝇,灭鼠、防鼠,灭蚤,搞好饮用水、污水、食品的消毒及卫生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易感人群的保护。
1.7.1.7填报消毒工作记录,必要时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1.7.2疫点的随时消毒
1.7.2.1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三分开”是指:①分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帘隔开,至少要分床);②分饮食;③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六消毒”是指:①消毒分泌或排泄物(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口鼻分泌物,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粪便,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为脓液、痂皮等);②消毒生活用具;③消毒双手;④消毒衣服、被单;⑤消毒患者居室;⑥消毒生活污水、污物。
1.7.2.2病人陪伴和护理人员,除做好病人的随时消毒外,应做好本人的卫生防护,护理病人后,应消毒双手。
1.7.3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
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3)对脱掉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隔离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用过氧乙酸或含氯制剂时,须戴防护眼镜。
4)仔细了解病员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5)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6)测量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估算需消毒的污水量。
7)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8)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水缸盖好,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9)如系呼吸道传染病,应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10)如系肠道传染病,应先于室内灭蝇,再进行消毒。
11)对室内地面、墙壁、家具和陈设物品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消毒。
12)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浸泡或擦拭消毒。 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作擦拭消毒时,必须反复擦拭2次~3次。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13)室内消毒后,必要时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14)对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进行人员卫生处理。
15)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16)必要时,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17)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8)离开病家前,让病家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1.7.4消毒人员注意事项
1)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
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选择消毒因子时,应尽量采用物理法消毒。在用化学法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3)消毒过程中,不得吸烟、饮食。要注意自我保护,既要防止或减少受到消毒因子的伤害又要避免受到微生物感染。
4)消毒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5)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6)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
7)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
8)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1.7.5接触传染病病人后手的消毒
(1) 医务人员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应戴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后用抗菌皂液及流动水洗手。
(2) 若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染之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消毒液揉搓消毒2min后,再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3) 连续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病人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抗菌皂液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抗菌消毒剂搓擦2min。
(4) 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污染源之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脱手套用皂液流动水洗净。如手直接接触污物者,操作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含醇或碘手消毒剂搓擦2min再用皂液流动水洗净。
2.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2.1地面、墙壁、门窗: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有芽胞污染时应用0.5%~1.0%过氧乙酸溶液或3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喷洒量与繁殖体污染时相同,作用时间不少于120min。
2.2空气:房屋经密闭后,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溶液7 ml(1 g/m3),对细菌芽胞的污染用20 ml(3 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2 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2% 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
2.3衣服、被褥:被细菌繁殖体或病毒污染时,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 min,或用250mg/L~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h~2h。被细菌芽胞污染时,也可采用过氧乙酸薰蒸消毒。薰蒸消毒方法与被繁殖体污染时相同,用药量为每立方米15% 过氧乙酸20ml(3 g/m3);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h~6h;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
2.4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 ml可加漂白粉50g或2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h。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或次氯酸钙1.5 g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 ml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 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 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
2.5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 min~30 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 min。也可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或250mg/L~5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250mg/L~5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2.6食物:瓜果、蔬菜类可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 min,或用12mg/L臭氧水冲洗60min~90min。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 漂白粉乳剂、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 h后处理。也可焚烧处理。
2.7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2% 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 5000 mg/L)、或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 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2.8家用物品、家俱、玩具:可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布制玩具尽量作焚烧处理。
2.9纸张、书报:可采用过氧乙酸或环氧乙烷气体薰蒸 (消毒剂量和方法同2.3),无应用价值的纸张、书报焚烧。
2.10手与皮肤:用0.5% 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 000 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 min~3 min。也可用75%乙醇或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1 min~3min。必要时,用0.2%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0.2% 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2.11病人尸体:对鼠疫、霍乱和炭疽病人的尸体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口、鼻、耳、肛门、阴道要用浸过0.5% 过氧乙酸的棉球堵塞后尽快火化。土葬时,应远离水源50 m以上,棺木应在距地面2m以下深埋,棺内尸体两侧及底部铺垫厚达3cm~5 cm漂白粉,棺外底部铺垫厚3cm~5cm漂白粉。
2.12动物尸体:因鼠疫、炭疽、狂犬病等死亡的动物尸体,一经发现立即深埋或焚烧。并应向死亡动物周围(鼠为30cm~50cm,大动物为2 m)喷撒漂白粉。
2.13运输工具: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 min。密封空间,可用过氧乙酸溶液薰蒸消毒。对细菌繁殖体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 ml(1g/m3),对细菌芽孢的污染用20ml (3g/m3)蒸发薰蒸消毒2h。对密闭空间还可用2%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用量为8ml/m3 ,作用60min。
2.14厕所:厕所的四壁和地面的消毒,方法同4.5.1。粪坑内的粪便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或加其他含氯消毒剂干粉或溶液(使有效氯作用浓度为20000mg/L),搅匀作用12h~24h。
2.15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 min以上。消毒后深埋。
2.16污水消毒
2.16.1疫点内的生活污水,应尽量集中在缸、桶中进行消毒。每10 L污水加入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溶液10 ml,或加漂白粉4 g。混匀后作用1.5 h~2 h,余氯为4mg/L~6 mg/L时即可排放。
2.16.2对疫区内污染的生活污水,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静止的污水水体时,应先测定污水的容积,而后按有效氯80mg/L~100 mg/L的量将消毒剂投入污水中。搅拌均匀,作用1h~1.5h。检查余氯在4mg/L~6mg/L时,即可排放。对流动污水的水体,应作分期截流。在截流后,测污水容量,再按消毒静止污水水体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消毒与检测。符合要求后,放流,再引入并截流新来的污水,如此分期依次进行消毒处理。
2.17疫区饮用水的消毒与管理
在疫区,应加强对集中式给水的自来水厂管理,确保供水安全,同时亦应重视对分散式用水的管理与消毒。
2.17.1井水消毒
2.17.1.1水井的卫生要求:水井应有井台、井盖与公用取水桶。水井周围30m不得有渗水厕所、粪坑、垃圾堆、渗水井等污染源。
2.17.1.2井水量的计算
圆井水量 = [水面直径(m)]2  × 0.8 × 水深(m)
方井水量 = 边长(m)× 边宽(m)× 水深(m)
2.17.1.3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将所需量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min。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30min后即可使用。一般要求余氯量为0.5mg/L。井水消毒,一般每天2次~3次。所需用漂白粉量应根据井水量、规定加氯量与漂白粉含有效氯量进行计算。例如:某一园井直径0.8m,水深2.5m,消毒时规定加氯量为2mg/L,所用漂白粉含25%有效氯,则其用药量可按下式计算:
井水量 =  0.8m 2 × 2.5m × 0.8 = 1.28m3
应加有效氯量 = 1.28m3 × 2 g/m3  = 2.56 g
需用漂白粉量 = 2.56 g ÷ 25% = 10.24 g
2.17.1.4持续加漂白粉法:为减少对井水频繁进行加氯消毒,并持续保持一定的余氯,可用持续消毒法。持续法常用的工具有竹筒、无毒塑料袋、陶瓷罐或小口瓶,可因地制宜选用。
方法是在容器上面或旁边钻4个~6个小孔,孔的直径为0.2cm~ 0.5cm。根据水量和水质情况加入漂白粉。一般竹筒装漂白粉250g~300g,塑料袋装250g~500g。将加漂白粉容器口塞住或扎紧,放入井内,用浮筒悬在水中,利用取水时的振荡,使容器中的氯慢慢从小孔放出,以保持井水中一定的余氯量。一次加药后可持续消毒1周左右。采用本法消毒,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投加药物,测定水中余氯。
2.17.2河、湖、塘水防污染管理
2.17.2.1用河、湖水作为饮用水源时,应先定好取水点。清除取水点周围100 m内各种污染源,禁止在该处洗澡、游泳、洗衣等,并防止牲畜进入。较大的水库和湖泊可采用分区用水,河流可采用分段取水。
2.17.2.2水塘多的地区可采取分塘用水,选择水质较好水量较大易于防护的水塘专供饮用。塘的岸边可修建自然渗滤井或砂滤井,以改善水质。
2.17.2.3如果在水体中检出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应在沿河、塘边树立警告牌,告诫群众,暂停使用此水。阳性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在水体阳性期间禁止捕捞或移植,直到水体转阴为止。
2.17.3缸水消毒
2.17.3.1由于河、湖及塘水的水量大,流动快,饮用水最好采用缸水法处理。当缸水浊度高于3度时,应先经洁治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后再进行消毒。
2.17.3.2混凝沉淀时,以一水缸装原水,用明矾混凝沉淀。用一直径3cm~4cm,长1 m左右的竹筒(或其它替代物),筒底四周钻几十个小孔,竹筒装入明矾后,在缸水中搅动。通常用量为每100 kg水加明矾50 g。也可用其他混凝剂。
2.17.3.3静置沉淀约1 h后,取上清水至砂滤缸内过滤。砂滤缸中细砂以0.5 mm粒径为宜,粗砂直径宜为0.8 mm。细砂与粗砂层厚各为15cm~20cm。每层用棕皮或其他材料隔开,表层与底层都放置石子。砂滤缸使用一定时间后,当滤速减慢或滤出水变浊时,将滤材取出用清水洗净后重新装入可继续使用。
2.17.3.4将经洁治处理的水引入消毒缸中进行消毒。消毒时,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其用量随水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在4mg/L~8mg/L,作用30min。使用含氯消毒剂片剂时,用量可按使用说明书投放。消毒后,测量余氯,在0.3mg/L~0.5mg/L者,即可饮用。
2.17.3.5水中余氯量过高,有明显氯臭时,饮用前可用煮沸、吸附和化学中和等方法进行脱氯处理。中和药物的用量,可用递增加药法测试,以刚好使氯臭消失的用量为准。一般情况下,使用硫代硫酸钠进行化学中和时,其用量为余氯量的1.7倍以上;用亚硫酸钠时,其用量约为余氯量的3.5倍。使用的中和药物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
2.18为方便工作,将非芽孢污染的各种污染对象常用消毒方法、消毒剂量等列于表4-1,现场消毒时可参照进行。具体的消毒方法特别是对受芽孢污染的消毒对象的消毒方法和一些特殊的消毒方法和消毒要求应按2.1-2.17所列方法进行。
表4-1   非芽孢污染场所、污染物品的消毒处理方法与剂量
消毒场所 消毒方法 用  量 消毒时间
室外污染表面 500mg~1000mg/L二溴海因喷洒
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
漂白粉喷撒 500ml/m2
500ml/m2
20g/m2~40g/m2 30min
60min ~120min
2h~4h
室内表面 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0.5%新洁而灭擦拭
0.5%过氧乙酸薰蒸
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喷洒
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
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
0.2%~0.5%过氧乙酸喷洒 适量
适量
适量
100 ml/m2~500ml/m2
100 ml/m2~500ml/m2
8ml/m3
350ml/m2


60min~90min
30min
60min ~120min
60min
60min
室内地面 0.1%过氧乙酸拖地
0.2%~0.5%过氧乙酸喷洒
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 适量
200 ml/m2~350ml/m2
100 ml/m2~500ml/m2
60min
60min~120min
室内空气 紫外线照射
臭氧消毒
0.5%过氧乙酸薰蒸 1W/m3  
30mg/m3
1g/m3 30min~60min
30min
120min
餐、饮具 蒸煮
臭氧水冲洗
含氯消毒剂浸泡
远红外线照射 100℃
≥12mg/L
250 mg/L~500mg/L
120℃~150℃ 10min~30min
60min~90min
15min~30min
15min~20min
被褥、书籍、电
器电话机 环氧乙烷简易薰蒸
0.2%~0.5%过氧乙酸擦拭 1500mg/L
适量 16min~24h
服装、被单 煮沸
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
0.04%过氧乙酸浸泡 100℃
淹没被消毒物品
淹没被消毒物品 30min
30min
120min
游泳池水 加入含氯消毒剂
加入二氧化氯 余氯0.5mg/L
5mg/L 30min
5min
污水 10%~20%漂白粉溶液搅匀
30000mg/L~50000mg/L溶液搅匀 余氯4mg/L~6mg/L 30min~120min


粪便、分泌物 漂白粉干粉搅匀
30000mg/L~50000mg/L含氯消毒剂 1:5
2:1 2h~6h
2h~6h
尿 漂白粉干粉搅匀
10000mg/L含氯消毒剂搅匀 3%
1:10 2h~6h
2h~6h
便器 0.5%过氧乙酸浸泡
5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 浸没便器
浸没便器 30min~60min
30min~60min
手 2%碘酒、0.5%碘伏、0.5%氯己定醇液擦拭
75%乙醇、0.1%新洁而灭浸泡 适量
适量 1min~2min
5min
运输工具 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 8ml/m3 60min
3.消毒剂的施药方法
3.1普通喷雾消毒法 指用普通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喷洒液体雾粒直径多在 100μm 以上。各种农用和医用喷雾器均可应用。  
1.适用范围
普通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对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
到达疫区或疫点后,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喷洒量可依据表面的性质而定,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表面至全部湿润为度。
3.注意事项
⑴ 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配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⑵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它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⑶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3.2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指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μm以下者占90%以上。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喷雾时,可使用QPQ-1型喷雾器及产生直径在20μm以下雾粒的其它喷雾器。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室内、坑道、车辆、帐蓬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
    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作用 30~60 min 后,打开门窗通风,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只是应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3.3擦拭消毒法 指用布或其它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实施消毒处理。
2.使用要求
消毒时,用干净的布或其它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漂白等损坏作用。
3.使用注意事项
⑴ 不耐湿物品表面不能应用该方法实施消毒处理;
⑵ 擦拭时应防止遗漏;
⑶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因此表面污物较多时,应适时更新消毒液,防止污物中的病原体对消毒剂溶液的污染。
3.4浸泡消毒法 指将待消毒物品全部浸没于消毒剂溶液内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耐湿器械、玻璃器皿、餐(饮)具、生活用具及衣物等实施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
    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同时充满消毒剂溶液。消毒或灭菌至要求的作用时间,应及时取出消毒物品用清水或无菌水清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3.使用注意事项
    ⑴ 对污染有病原微生物的物品应先浸泡消毒,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处理;
    ⑵ 对仅沾染污物的物品应清洗去污垢再浸泡消毒或灭菌处理;
    ⑶ 使用可连续浸泡消毒的消毒液时,消毒物品或器械应洗净沥干后再放入消毒液中。
3.5气体熏蒸消毒法 指在专用消毒柜(或箱)与消毒袋中,用消毒剂气体(如环氧乙烷等)对物品进行消毒或灭菌的处理方法,适用于对医疗器械、衣物、书籍、皮革制品、精密仪器等畏湿怕热和怕腐蚀物品、器具实施消毒与灭菌。
3.6烟雾熏蒸消毒法 指应用点燃后产生的消毒剂烟雾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常用的有醛氯烟雾剂和酸氯烟雾剂等,适用于对室内特别是通风良好的大空间仓贮和公共场所的空气,以及野外对密度较大的低矮树林实施消毒。
3.7粉剂喷洒消毒法 指用喷粉器或人工撒布消毒粉剂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适用于空气相对湿度&gt0%时的潮湿地面和含露珠的低矮植被实施消毒。喷洒粉剂消毒应在气温逆增,风速  2.0m/s 的情况下进行。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并注意个人防护。
3.8液体流动浸泡消毒法 指用连续制备的消毒剂溶液进行流动浸泡消毒的处理方法,如酸氧化电位水生成机制备的酸氧化电位水消毒液,臭氧生成器制备的臭氧水消毒液等,适用于手、水果、蔬菜、用具、玩具及某些医疗器械等的消毒。酸氧化电位水消毒液亦适用于对皮肤粘膜的冲洗消毒。消毒时,开启消毒液生成机(器),用流动的消毒液对物品或器具进行流动浸泡或冲洗消毒处理。
4.常用消毒剂和消毒器械
4.1常用消毒剂
根据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种类和效果,可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亲脂病毒(有脂质胞膜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孢子、亲水病毒、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常用的有戊二醛、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环氧乙烷、含氯类(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含溴类(如二溴海因)消毒剂等。中效消毒剂可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上述微生物,常用的有醇类(如乙醇、异丙醇),含碘类(如碘伏、碘酒),酚类(如来苏儿)消毒剂。而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亲脂病毒、细菌繁殖体和部分真菌,常用的有新洁尔灭、洁尔灭、洗必泰等。
根据化学消毒剂的成分和性质可将化学消毒剂分为醛类、卤素类、过氧化物类、醇类、酚类、双胍类、季铵盐、杂环类和其它类消毒剂。
4.1.1醛类消毒剂 常用的有甲醛和戊二醛。
4.1.1.1甲醛
(1)特性:分子式 CH20, 分子式 32  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醛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易溶于水、醇。常用浓度为40%的水溶液,亦称福尔马林。
(2)适用范围:纸张、 皮毛服装、 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
(3)使用方法:熏蒸处理,熏蒸时,应将房间密闭,相对湿度维持在70%—90%,温度在18℃以上,被消毒物品之间应留有充分的空间。  
加热熏蒸法 福尔马林25ml/m3 加热熏蒸12小时 。  
化学熏蒸法 福尔马林 40ml/m3 与高锰酸钾 30g/m3混合, 熏蒸12小时。
消毒后应通风,使甲醛气体散尽。
(4)注意事项:甲醛对人有毒性和刺激性,应做好对操作人员的防护。
         熏蒸时应严格控制温度和相对湿度,亦保证消毒效果。
4.1.1.2戊二醛
(1)特性:  分子式 C5H5 O 2 ,分子量100.13, 呈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挥发性低,有醛的气味。 戊二醛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等特点。经典的戊二醛常用灭菌浓度为2%。国外还有2.5%和3.4%。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
(3)使用方法:
1)灭菌处理: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 10h 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2)消毒: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20min~45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2%的戊二醛一般可连续使用7-14天,3.4%的戊二醛可连续使用28天。
(4)注意事项:
1)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 0.5% 亚硝酸钠防锈。
2)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3)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4.1.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常用的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有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二氧化氯等。
4.1.2.1过氧乙酸
    (1)特性 过氧乙酸又叫过醋酸,分子式C2H4O3,分子量为76.05,为无色透明弱酸性液体,易挥发、有很强的挥发性气味,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性质不稳定。1902年Freer和Novy首次报告过氧乙酸属于优良的消毒剂和灭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 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等特点。其浓度为 16%~20%(g/100ml)。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灭菌、环境及空气等的消毒。
(3) 使用方法
1)消毒液配制:过氧乙酸一般为二元包装,A液为冰醋酸液和硫酸的混合液,B液为过氧化氢,使用前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将 A、B 两液混合后产生过氧乙酸,在室温放置24-48小时后即可使用。
2) 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熏蒸 喷雾、浸泡、擦拭、喷洒等。
①喷雾法:用气溶胶喷雾器以浓度为0.1%-0.5%的过氧乙酸,以20ml/m3 的用量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
②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装有0.2-0.5 3% 过氧乙酸的容器中,加盖, 浸泡 30 min。
③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0.2%~0.5% 过氧乙酸擦拭作用30min。
④喷洒法:对一般污染表面的消毒用0.2%~0.4% (2000 mg/L~4000mg/L) 过氧乙酸喷洒作用 30 min~60min。
(1) 注意事项:
1) 过氧乙酸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原液浓度低于 12% 时禁止使用。
2) 稀释液临用前配制。
3) 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4) 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金属制品与织物经浸泡消毒后,即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5) 使用浓溶液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即时用清水冲洗。
6) 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4.1.2.2过氧化氢
(1)特性 过氧化氢又叫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 分子式H2O2, 分子量34.015,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Schumb报道了过氧化氢作为食品如牛奶和饮料的防腐,以后逐步被人们认识,作为消毒剂。过氧化氢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杀菌作用受有机物影响很大。过氧化氢容易被热、过氧化氢酶等破坏,最终产物是氧和水。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植物,隐形眼镜、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和空气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
(3) 使用方法
1) 消毒液配制:根据有效含量按稀释定律用去离子水将过氧化氢稀释成所需浓度。
2) 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喷雾、浸泡、擦拭等。
喷雾法:用气溶胶喷雾器以1.5%-3.0%的浓度20ml/m3 的用量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
① 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装有 3% 过氧化氢的容器中,加盖, 浸泡 30 min。
② 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③ 其它方法: 用 1%~1.5% 过氧化氢嗽口; 亦可用 3% 过氧化氢冲洗伤口。
(4) 注意事项
1) 过氧化氢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 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
2) 稀释液不稳定,临用前配制。
3) 配制溶液时,忌与还原剂、碱、碘化物、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相混合。
4) 过氧化氢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5) 使用浓溶液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即时用清水冲洗。
6) 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4.1.2.3臭氧
(1)特性:分子式为O3,分子量48,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常温下为爆炸性气体。其密度为1.68。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约为3%。臭氧具有杀菌迅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消毒后无残留等优点,臭氧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所以,臭氧不能瓶装贮备,只能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2)适用范围: 适于用于饮用水、果蔬、餐饮具等的消毒。也可用于各种物品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
(3) 用方法:
水消毒时一般加臭氧量 0.5 mg/L~1.5mg/L,水中臭氧浓度在0.1 mg/L~0.5mg/L,维持5min~10min。对于质量较差的水,加臭氧量可提高到3~6mg/L。
空气消毒时一般可采用30mg/m3 的臭氧,作用15min~30min。
臭氧水用于果蔬、餐饮具和其他物体表面消毒时,臭氧浓度>12mg/L,作用时间15min~20min。
(4)注意事项
1)多种因素可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有机物、pH、水的浑浊度、
水的色度等。
2) 浓度臭氧对人有毒,大气中允许浓度为 0.2mg/m3,工作场所允许浓度1.0mg/m3 。
3)臭氧为强氧化剂,对多种物品有损坏,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橡胶老化,变色,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等。使用时应注意。
臭氧对物品表面上污染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但作用缓慢。
4.1.2.4二氧化氯
(1)二氧化氯,分子式ClO2, 分子量为67.45 ,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溶于水后可制成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1947年后逐步应用于消毒领域。二氧化氯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杀菌作用。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效果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的特点,二氧化氯活化液和稀释液不稳定。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疗卫生、 食品加工、餐(茶)具、饮水及环境表面等消毒。
(3) 使用方法
1) 消毒液配制:二氧化氯消毒剂一般为二元包装,A液主要是亚氯酸钠,B液为活化剂,成份一般为柠檬酸,使用前将A和B液混合生成二氧化氯溶液,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使用。
2) 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方法。
① 浸泡法  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或灭菌物品浸没于装有二氧化氯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 100mg/L~250 mg/L 二氧化氯溶液浸泡 30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 500mg/L 二氧化氯浸泡 30min;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 1000mg/L 二氧化氯浸泡 30min。
② 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与浸泡法相同。
③ 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表面,用 500mg/L 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 30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用 1000mg/L 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 60min。
④饮水消毒法 在饮用水源水中加入 5mg/L 的二氧化氯,作用 5min,使大肠杆菌数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3) 注意事项:
1) A和B液混合后产生的二氧化氯溶液不稳定,应现配现用。
2) 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3) 二氧化氯对金属有腐蚀性,金属制品经二氧化氯消毒后,应迅速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沥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请问是谁的作品

TOP

已经收录[em02]

TOP

已收

TOP

谢谢,已收下,很实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