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学习资料]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要点13.3-5

[学习资料]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要点13.3-5

第三节: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一、形态:虫卵——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透明的盖塞,内含一卵细胞。
二、生活史:1.成虫寄生部位:盲肠,亦可在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段寄生;2.感染期:感染性虫卵或含蚴卵(粪便内新鲜虫卵没有感染性,需在泥土中发育3-5周);3.感染方式、途径:经口,虫卵污染食物、水、蔬菜等;4.致病虫期:成虫,成虫寿命3-5年;5.无血肺移行(发育过程未经过肺部);6.食性:血液、组织液
三、致病
1. 机理:机械性损伤+分泌物刺激+虫体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
2. 可造成: 肠壁粘膜充血、水肿或出血等慢性炎症反应少数可有肠壁增厚、形成肉芽肿等病变重度感染可有慢性失血。
3. 临床表现:轻度感染:多无症状,但粪检可发现鞭虫卵;重度感染:可有头晕、腹痛、慢性腹泻、消瘦及贫血等症状;儿童重度感染时,如有营养不良或并发肠道其它感染,可导致直肠脱垂;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荨麻疹、嗜酸性料细胞增多、四肢浮肿等全身反应
四、实验诊断
1、鞭粪便查虫卵,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推荐使用此法)
2、虫卵小,容易漏检,一般应连续粪检三次以上。
五、流行与防治:人是唯一传染源
第四节: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一、形态:虫卵:内含一幼虫。
二、生活史:寄生在盲肠、结肠、回肠下段。
三、致病:
1.主要致病:肛周搔痒及继发性炎症
症状表现:烦躁不安、失眠、夜惊、夜间磨牙等
原因:♀产卵活动刺激局部皮肤,引起的肛门及会阴部皮肤搔痒及继发性炎症
2. 异位寄生:严重。
(1)蛲虫性阑尾炎
(2)泌尿、生殖系统和盆腔炎症,较为常见的是由于雌虫侵入阴道后而引起的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等。
(3)在腹腔、腹膜、肠壁组织、输卵管等部位寄生,也可引起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病变
3、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
四、实验诊断:
透明胶纸法或棉签拭子法:查肛周皮肤,要在清晨便前和洗澡前检查(以为它的产卵特性是不在肠道内产卵,而是在肛周产卵)
五、流行与防治
1.感染城市多于农村、儿童多于成人
2.病人和带虫者是传染源
感染方式:主要是肛门-手-口直接感染;人群的间接接触和吸入感染,逆行感染。
第五节:钩虫★
一、形态:头腺一对-:抗凝素;咽腺三个:乙酰胆碱酯酶、及胶原酶;排泄腺一对:蛋白酶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主要形态鉴别(体形和口囊)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体形        头端与尾端均向背部弯曲,
虫体呈“C”型        头端向背部弯曲,尾端向腹部弯曲,
虫体呈 “S”形
口囊        腹侧前缘有2对钩齿        腹侧前缘有1对板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略呈扁圆形
交合刺        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合并成一刺,末端呈倒钩状
背辐肋        远端分2支,每支 再分3小支        基部分2支,每支再分2小支
尾刺        有        无
丝状蚴有感染能力,故又称为感染期蚴
二、生活史: 1、在外界的发育:卵 → 杆状蚴 → 丝状蚴
感染阶段:丝状蚴
生物学特性:向温、向湿、穿刺力强
感染方式:主要是经皮肤感染
2、在人体内发育:丝状蚴→ 成虫→ 虫卵
①幼虫移行途径:皮下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 → 肺部 →气管 → 咽 → 小肠
②成虫寄生:寄生部位是小肠上段
3.生活史基本特点
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期:丝状蚴
主要感染途径:皮肤(粘膜),移行途径:皮下→右心→肺 →气管→咽 →小肠
从感染到发育成熟产卵:约4—6周
四次蜕皮:杆状蚴→丝状蚴(土壤):2次;幼虫进入小肠:2次
转续宿主:猪、兔、小牛、小羊等,其它感染途径:经口、 经乳汁、经胎盘等
十二指肠钩虫幼虫进入人体后发育速度有很大的差别,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前,可以“暂停发育”状态滞留于组织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入肠腔发育,这种现象称为迁延移行。
三、致病
1、幼虫的致病作用:(1)钩蚴性皮炎(粪毒、地痒疹),(2)呼吸道症状(钩蚴性肺炎)
2、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
(1)消化道病变:a.轻者: 初期上腹不适、隐痛,继而出 现恶心、呕吐、腹泻;
b.重者:消化道出血:黑便(OB阳性)、血便、柏油样便、重者大出血。
(2)贫血(主要的危害):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慢性失血的原因:a、吸血; b、渗血(由钩虫分泌的抗凝素引起);c、经常更换咬附部位的习性;d、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损伤
机制:钩虫以其钩齿或板齿及口囊咬附肠壁,摄取血液和肠粘膜为营养,使患者慢性失血,铁与蛋白质不断损耗,再加上患者营养不良,铁和蛋白质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偿,而造成Hb(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细胞新生速度,使红细胞体积变小、色泽变浅,故而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慢性失血,铁与蛋白质损耗;肠粘膜损伤→消化吸收功能↓ →造血物质供应不足→营养不良;Hb合成速度<细胞新生速度)
(3)异嗜症——可能与缺铁有关(4)婴幼儿钩虫病(经胎盘、经乳汁、经皮肤感染)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四、实验诊断:
1、粪便直接涂片法;2、饱和盐水浮聚法(最常用);3、钩蚴培养法(鉴定虫种);4、痰涂片查钩蚴
五.流行:1、流行情况:多见旱地经济作物区
2、流行环节:(1)传染源:钩虫病患者、带虫者,(2)传播途径 :经土壤

谢谢的楼主啊

TOP

看着就头晕,记不住呀
好好学习

TOP

记不住呀,啊啊啊

TOP

看着就头晕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