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帖]谁让结核病变得难治?

[转帖]谁让结核病变得难治?

谁让结核病变得难治?

治疗之误——不规范导致耐药病人增多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各国医生开始接受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六种药物配合使用的现代联合化疗方案,对肺结核的治愈率能达到90%以上,总费用在万元以内,如果坚持在门诊治疗,费用只有千元左右。   药很简单,考验患者的是治病的时间和对药物副反应的适应度。联合化疗一般要求6个月至8个月,最长可达1年。治疗中,病人因经济条件、怕麻烦或因忍受不了副反应等而将医生的劝告置之度外,擅自停药。从药效上讲,对细菌杀灭作用越强的药物,越容易令细菌产生耐药作用。抗结核的药就属于此类。如果不按规范的化疗方案坚持治疗,结核菌的耐药菌就不能避免。   据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由于治疗不规范,初治结核病人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率分别由1990年的9.6%和2.7%上升到2000年的11%和10.3%。而耐多药率,即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这两种药的已达到7.6%。两种最强的药物已经无效,病人还有希望吗?

利益之争——疾病发现机制出现漏洞  按有关结核病归口管理和转诊的规定,个体医生、乡镇卫生院或其他综合医院如果发现疑似结核病人,应该尽快把病人转到市结核病防治所,并做好疫情上报工作,不得截留病人。   但有些乡镇不重视,卫生院连痰检都做不了,就在那里诊断、治疗结核病人,不但使一些传染病人漏网,而且由于治疗不规范,造成许多病人产生耐药性。为什么有些卫生院转诊为零?一个结核病人治疗一个疗程,卫生院至少可以收1000元的治疗费,而转诊出去,只有几十块钱的转诊费。“现在政府对卫生院没有拨款,卫生院日子难过,所以上面考核起来有时也不那么认真。” 政府之手——建立”“并行的发现机制  武汉市结防所所长符志军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结核病防治之所以要强调归口和转诊的重要性,是因为结核病人的治疗有其特殊性,防治必须统一。专业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能使病人获得及时诊断和准确的治疗,并有专人对病人实行管理,从服药到复查,负责到底,这样做在规范治疗病人的同时,还能对传染源进行有效管理。   符志军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结核病防治策略应注意“导”、“堵”并行。一方面,强化监管,明确归口和转诊责任,提高病人的发现率;另一方面,针对结核病人一旦发病就会就医的特点,在经济上加大病人发现、转诊单位尤其是农村和贫困地区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的补助力度,引导他们主动配合。另外,必须明确的是,传染病防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她以武汉市政府最近出台“对流动人口和农民工中的结核病人提供减、免费检查和免费抗结核治疗”的政策为例。这项政策在今年初颁布后的头3个月里,全市就有70多例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接受了免费治疗。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项政策,经济条件差的病人(占流动人口病人中的大多数)就会“隐藏”起来,他们一旦处于活动期,会传染周围多少人,又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多大的负担?

能明心即是修佛,既见性何须参禅。

结核病到今天之所以变得越来越难治,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初容易治疗的时候没有引起政府等部门的足够重视。即使是今天哪个乡村医生和药房没有抗痨药品?!现在有的医院倒好,你去查的时候门诊登记上根本看不到结核病人的登记,可药房照样有抗痨药品,也照样治疗病人。[em03]

TOP

这就是卫生行政不作为(卫生局不作为)
走自己的路,随便别人怎么说。

TOP

你说的太对了,查的时候门诊登记本、放射科登记本没有肺结核,但药房却存在大量抗结核药品。其实,直接原因就是卫生局不作为!

TOP

以下是引用无奈疾控在2005-6-13 17:55:25的发言: 你说的太对了,查的时候门诊登记本、放射科登记本没有肺结核,但药房却存在大量抗结核药品。

医院可以不收治肺结核病人,但医院不能没有抗结核药。原因在于,结核并不只存在于肺内,也存在体内各个器官。例如:医院收治的骨结核病人,病人骨质已被破坏,来院要求手术治疗,在治疗当中理所当然的应用抗结核药!因此,医院药房存在抗结核药也不能说是违反相关规定了吧!

因为我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因此我们有了相互的关爱;因为我们有了相互的关爱,因此我们有了这个家--疾控家园,我们疾控人的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