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疾控人] 中国“抗艾”第一人——曹韵贞

一片炽热情怀——记美籍华裔科学家曹韵贞教授

近日,记者收到了一本由曹韵贞教授主编的书籍--《艾滋病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翻阅一章一节的文字,记者分明看到了曹韵贞教授一颗滚烫的心。作为一位世界级的艾滋病专家,曹韵贞教授不因这-126千字的书"小"儿不为。她知道,在艾滋病人开始不断增多的今天,为艾滋病病人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与护理是何等的重要。几年来,记者看过曹韵贞在门诊接诊艾滋病人,看过曹韵贞与艾滋病人联欢,也看过曹韵贞为了艾滋病人与药品企业谈判降低药价……不禁为她一片炽热情怀深深感染。

为了国土上的“艾滋”同胞们

今年已年过6旬的曹韵贞教授,现任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副主任。特邀美籍华人专家。投身争斗艾滋病的生涯已近20个寒暑。当艾滋病研究在全球还是一片处女地时,她就在美国两次参与了艾滋病病毒研究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筹建。20世纪80年代中期,她在纽约大学医学中心艾滋病病毒研究室工作期间,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尿液存在特异性抗体的发现,曾轰动世界。几年后,她转到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成为何大一教授的助手与合作者,一做8年,参与了何大一教授有关艾滋病治疗"鸡尾酒疗法"的系列研究。被誉为艾滋病防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的"鸡尾酒疗法",是人们看到了感染者血液艾滋病载量的迅速下降。面对"鸡尾酒疗法"的巨大成功,曹韵贞教授想到了祖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同胞们。

1997年5月17日,曹韵贞教授在受到当时担任国务委员的彭珮云的接见时,表达了回国的愿望,并得到了国务院和卫生部领导的支持。次年,当时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向上级提出申请获得批准,曹韵贞教授被正式聘请,为该院所属的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临床病毒学研究室主任。

曹韵贞教授回国的心情是如此的强烈,以致于聘书还没有从北京寄到,她已经辞去了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的工作,北京的住所还没着落,她已经卖掉了美国的部分住宅。

1998年7月,曹韵贞教授从大洋彼岸回到了祖国。当领导们为她的住房未来得及粉刷不得不安排她暂住宾馆而焦急时,她已经开始了工作。当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所能够提供她的条件远不及国外,其年薪不足她在美国的10/1,科研经费也大多需要自筹。可她全不在意,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她所钟爱的事业。仅仅两个月,她即与北京地坛医院合作,建立起了艾滋病门诊,开始接诊艾滋病人。

“我想为祖国做点事”

20世纪90年代后期,正是我国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始集中步入发病的时期。而各地多数临床医生和护士们对艾滋病医护知识知之甚少,对相关诊断技术、治疗与护理技能的指导更是求之若渴。踏上国土,曹韵贞教授就树立了这样的雄心-- 一定要拉起一只全国范围的艾滋病临床医护队伍。

1999年,曹韵贞教授与北京地坛医院合作进行的高效抗逆转路病毒联合疗法临床治疗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年11月,曹韵贞教授率"弟子们"赴广西南宁,举办首届全国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学习班,各地百余名医护人员赶来学习,拉开了全国临床医护人员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序幕。此后几年,曹韵贞教授又屡屡率团出行,到各地巡回讲学,培训医生护士,传授艾滋病临床医护经验。至今,巡回讲学团已分别走过了上海、新疆、四川、河南、山西、甘肃、云南、安徽、广东、广西、福建等12个省份。

曹韵贞教授常说一句话:"我想为祖国做点事。"与她接触几年,记者深深感到她心中总有一团火,一双敏锐的眼睛总能捕捉到问题,并以强烈的责任感迅速投入到对所发现的问题的解决。

在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门诊接诊病人刚刚几个月,同性恋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问题即引起她高度警觉。她将每位就诊者的情况综合在一起进行了分析,发现因同性性接触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占了1/3。于是立即写报告给卫生部,建议高度重视同性恋人群的艾滋病防治。走访艾滋病病毒感染严重地区,她发现了许多艾滋病防治中的共性问题,便致信国务院总理,反映在基层的所见所闻。在医治病人中,她发现母婴传播的艾滋病病例,又亲手设计了母婴传播病例统计表,从分娩方式、婴儿性别,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具体情况,均一一建立了登记。

2000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在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举行了一次"家人"聚会。坐在艾滋病人中间的曹韵贞是位活跃的宣传员。当参加聚会的两位著名演员感叹艾滋病心理压力过重,需要舆论支持时,曹韵贞立即说,舆论宣传不仅报刊要做,影视界也要做。并当即提议建立一个基金会,为艾滋病医治积累资金,同时通过艾滋病题材的文学作品创造引导舆论。她举起了手:"我们愿意参加义演。"一时间所有在场的艾滋病病人都激动地鼓起掌来。

快节奏工作充满每一天

2001年12月1日,对于我国的艾滋病人来说可谓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于我国上市的几个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均大幅度降价。生产企业宣布此消息后,许多艾滋病人纷纷要求治疗。曹韵贞教授从这一可喜的现象中看到了忧患。一天晚上,她拨通了记者家的电话,声调中满是急切:"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时有特殊性的,病人什么时候应该治疗,应该怎么治疗,都是需要经过专业医师全面检查确定的,用药也要在专业医师严密观察下进行,不然是会适得其反的。我想写一篇稿子,把这些对人们将明白。马上写,连夜写……

如此情形,在于曹韵贞教授交往几年中记者已习以为常。因为,在曹韵贞教授的脑海中从没有下班的概念。与她一同做艾滋病治疗的年轻人说,她会在半夜12点打来电话布置工作,她自己工作起来更是不分昼夜。

曹韵贞教授真是有着非凡的精力。她既是研究员、教授、医生,又是协调员、社会宣传员、攻关能手。据她身边的同事讲,每天她大约要工作16个小时,工作几乎就是她的全部的生活,而且从不知疲倦。忙碌中,常常以方便面充饥。

在美国,曹韵贞教授有着优越的工作条件、丰厚的年薪,又有儿孙绕膝。辞别亲人,只身来到北京,从事高效抗逆转路病毒联合疗法治疗艾滋病的开拓性工作,在常人看来是自寻苦吃,曹韵贞教授却感觉收获丰硕。

她说,面对我们的病人,我们有很大的成就感。治疗就是预防。我们医治的病人是有限的,而我们保护的人是无限的。

来源:http://edu.qq.com/a/20061130/000180.htm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曹韵贞:在中国抵御艾滋病(人物)

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

“荣誉集中于我一人身上,这远远大于我的付出,也令我感觉责任更重。”接到获奖证书时,曹韵贞这么说。

从2000年的外国专家“友谊奖”、2001年度的中华医学科技奖到此次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曹韵贞说自己是“一年一大奖”,“受之有愧”。可了解她的人都说,这些奖项,她应该得。

曹韵贞1941年生于上海,1963年从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留在医大附属中山医院做医生。她在医院里是个好医生,曾被授予上海市“巾帼奖”以及卫生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1986年,她赴美国纽约大学工作,首次发现艾滋病患者的尿液中存在抗体。1990年,她开始在艾伦戴蒙特艾滋病研究中心任研究员,跟随著名艾滋病专家何大一教授,参与对艾滋病毒的研究。

1998年7月,不安于现状的曹韵贞又辞去了在美国的工作,应邀出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教授,并担任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副主任。

一个曾经不受欢迎的人

曹韵贞想把何大一首创的“鸡尾酒疗法”正式引入中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建立规范的治疗方式。

然而,“那时候中国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很多地方政府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区域内有艾滋病病人”,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李太生曾和曹韵贞一起到全国各地指导艾滋病的治疗,对那段时间地方政府的不配合记忆犹新。

曹韵贞说,有一次,她被河北一家单位请去做讲座,但当地的卫生局长见到她却说:“我们这儿没有艾滋病。”曹韵贞感觉,她是被“赶”出了那个城市。

面对这种局面,曹韵贞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应尽快在全国培养一支能规范治疗艾滋病的队伍。她通过举办学习班和讨论会的形式,讲授艾滋病防治知识。接着,又组织由医护、防疫、实验人员组成的讲学团,到各地巡回讲学。她还在全国艾滋病传播的重点城市设立了门诊。北京地坛医院、上海传染病总院、广州第八人民医院、河南郑州第六医院等地,都通过她的“传、帮、带”,形成了自己的艾滋病诊疗力量。

郑州市第六医院的何云是曹韵贞手把手教出来的众多医生中的一个,她说:“对我来说,曹教授是老师,但更像母亲。”

一个遭受非议的人

曹韵贞利用自己在美国多年的工作积累,积极促进中外艾滋病医疗界的交流,拓宽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艾滋病的援助渠道。由于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药物非常贵,很多人用不起。为了让国内的艾滋病病人尽快接受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鸡尾酒疗法”,曹韵贞利用她在国外的影响力,联系到国际大公司免费提供药物。

从2002年起,经她牵线,在何大一的主持下,一个为30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免费治疗的长期计划开始在云南实施。目前,已有80名感染者接受了近一年的治疗。

云南的治疗药物由一家美国公司免费提供,总价值将达3000多万元。有人说,曹韵贞这么费心,如果不是拿了药厂的好处,图什么呢?但同行李太生却认为,这样的看法是带有偏见的:“外国的那些药其实都已经用于临床。外国公司免费供药虽有观察病人服用效果的目的,但客观上也是为民造福。”

从生长在上海的曹韵贞身上,看不出南方女性的细腻。熟悉她的人说,曹韵贞心直口快,容易得罪人。但真正了解之后,你会发现她“一点坏心眼儿都没有”。

而曹韵贞自己则说,一开始她听到这些非议有些生气,现在则根本不想了。她说:“曾经还有人说过:你们小心,她是外国人。我心里说,虽说我入了美国籍,可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获得了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后,曹韵贞说:“能获得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说明国家和人民对我的认可。这就够了。”

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在北京临时借用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办公室里,曹韵贞接受采访时,脖子上还围着气垫,以保护有伤痛的颈椎。桌子上放着一块啃了一半的面包。曹韵贞说,她一辈子不会买菜,也不会做饭,连两个女儿都是老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曹韵贞自己“连一片尿布都没洗过”,“我的生活就是这样,到处跑,不会照顾别人,也不会照顾自己”。

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四年的工作结束后,曹韵贞又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担任艾滋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忙碌的生活什么时候结束呢?曹韵贞说她准备再干两年,到65岁就退休。

自称工作狂的曹韵贞,退休后真能闲下来吗?她说以后最想干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写小说,写艾滋病人的故事。她说,一个人如果得了白血病,大家都会同情他。而艾滋病是个特殊的病,艾滋病人受到的大多是歧视,最多也只是怜悯。只有真心关爱他们的医务人员才有可能了解他们的感情世界。

曹韵贞在给一位艾滋病病人的公开信中写道:“我理解你们独有的孤独、恐惧、绝望、挣扎……你们既是我的病人,也成了我的朋友……信任,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也是我最大的财富。”

她退休后的另一个愿望是去旅游,到世界各地转转。她去过很多地方,但都没有时间去玩。“我爱人已经70岁了,再不转转,他就走不动了。”她小声说道……

《人民日报》 (2003年10月08日 第五版)

来源: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64/10327/942799.html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向曹奶奶致敬!!!!!!!!!!!!!!!!
!!有盾无矛!!

TOP

真心地致敬!

TOP

是她的贡献,让我国的艾滋病防治事业有了今天的局面!致敬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