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荆楚十大健康卫士”评选现正进行中,都来支持疾控人吧

“荆楚十大健康卫士”评选现正进行中,都来支持疾控人吧

湖北省卫生厅根据“健康传播行动计划”的统一部署,与楚天都市报、荆楚网共同倡导和组织,在我省开展了首届“荆楚十大健康卫士”的评选活动。 经过各单位层层选拔,共推荐了106名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他们中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有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有长期辛苦在临床第一线的护士,也有常年累月辛勤工作在农村基层的乡村医师、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等。在此基础上,经过评选,产生了22名“荆楚十大健康卫士”候选人。他们的简要事迹将在楚天都市报和“荆楚网”上刊登,并由社会公众投票,最终产生“荆楚十大健康卫士”,省卫生厅将予以命名并进行颁奖表彰。

投票说明: 1.请您在选中的提名人后直接投票,最少不得少于6名,最多不超过10名,多选或少选无效。 2.投票截止日期:2007年1月31日 3.您也可以通过2006年12月30日的《楚天都市报》参与投票。

短信投票说明: 1.将您心目中“十佳卫士”候选人的编号,发送至027669106(移动)、87669106(联通)、91669106(小灵通)进行投票(例如:01 裘法祖,移动用户发送01到027669106)。 2.每条短信限选一个编号,如要选择多个人选请分次发送。 信息费0.5元/条。 咨询电话:027-66023800

入选的名单中有22名侯选人,其中省疾控中心霍细香,宜昌市疾控中心潘会明,特别推荐:赤壁市车埠镇血防站站长王仲斌,上面已经将投票方式予以公布。网上投票请点此http://health.cnhubei.com/special/jkwsps.shtml

下面将对以上三人进行简单介绍,疾控、血防的朋友都来支持吧!

赤壁的朋友要对王仲斌多多支持哦!!!

王仲斌同志简介

视频介绍:http://health.cnhubei.com/2006-12/29/cms212879article.shtml

  王仲斌简介:

  王仲斌,44岁,中共党员,赤壁市车埠镇血防站站长,先在宋河卫生院从医十年,后来服从组织分配来到车埠镇血防站从事血防工作,敬业爱岗,甘于奉献,不辞劳苦,带领血防人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查螺、灭螺、查治血吸虫病,曾经在工作中受伤,并被反复感染血吸虫病,身患多种疾病,仍然坚守岗位,有效地控制了当地血吸虫疫情,为当地群众身体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4年和2005年,他曾被赤壁市卫生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4年,他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简历及主要荣誉   1980-1983年在咸宁卫校学习   1983年7月至1989年11月,在宋河卫生院当医生   1989年12月至今在车埠血防站工作。     荣誉   1.1995年被赤壁市委宣传部评为"先进工作者"   2.2000年被赤壁市卫生局评为"卫生工作标兵"   3.2002年被湖北省血防领导小组评为先进个人   4.2004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劳动模范   5.2005年被评为"感动赤壁"新闻人物

  誓与血吸虫斗争到底 --记赤壁市车埠镇血防站王仲斌站长

  王仲斌系赤壁市车埠镇血防站站长,从事血防工作十几年来,他带领的血防职工像一颗螺丝钉日夜奋战在重疫区的车埠镇的每一寸土地上,面对血防工作的艰辛困苦,他总是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第一个深入钉螺现场的是他,第一个下到水里灭螺的是他,第一个走家串户收集粪便的是他。在他的带领下,十几年来,血防站平均每年查螺2.5万亩,药物灭螺2500亩,环改灭螺1800亩,查治病及扩大化疗5000人次。他争取多方支持,投入近300万元,完成了一批水利、农业综合血防的长效型灭螺工程。   由于长期在户外作业,超负荷劳作,饮食无规律,他先后患了黄疸性肝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病,在反复感染血吸虫病的过程中,他简直成了忘我舍身不知生命为何物的血防斗士。虽然自己身体搞垮了,荒谬了自己的珍爱的医疗业务,收入上又没得到补偿,但面对车埠镇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人日益减少,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他无怨无悔。

TOP

霍细香同志简介

  霍细香简介:

  霍细香,女,42岁,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病毒预防控制部副主任,主要从事流感监测与检测、病毒性呼吸道疫情的实验室检测,SARS、人禽流感的标本采集、采集和管理工作,同时还负责病毒部的业务工作,她参与了湖北省第一例SARS病人的标本采集、检测工作,在抗击非典期间一马当先、忘我工作,在2004年抗击禽流感时,她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没日没夜地战斗在工作岗位上。作为部门负责人,她是一个率先垂范的领头人,带领着自己的团队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面对疾病,面对生死,她豁达从容,展现了一名防疫战士的优秀品质。

              豁达从容志不悔 松柏披霜高洁心                 --记巾帼疾控卫士霍细香     霍细香,女,1965年2月生,研究生,医学硕士,现任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室主任,研究员。   从研究生毕业分配到湖北省医学科学院、省卫生防疫站起,霍细香同志就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中,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业务技术人员,还是中层干部,都始终廉洁自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关心下属。她负责全省病毒性疾病监测与检测工作、其中的重点工作是SARS(非典型性肺炎)、人禽流感的监测、排查和实验室确认。作为一名专业负责人,面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挑战,她不畏艰险,勇于实践;面对疾控工作者的天职,她责无旁贷,一马当先;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她乐观豁达,从容不迫。她以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怀诠释着一线疾控战士的风采。      豁达从容写人生   在同志们的眼中,霍细香同志是一个工作风风火火,如同拼命三郎的女同志。除了她本部门的同事和一些领导,一般人都不知道,其实她身体并不象她表现的那样强壮,她更是一名与病魔斗争了6年的癌症患者。   2002年,霍细香同志被调到病毒部负责部门工作,这个部门同事们平常都笑称是个与"难缠的魔鬼"打交道的部门。上任伊始,就赶上不明原因的非典型性肺炎威胁人民的生命,这对霍细香同志是一个巨大考验,作为部门负责人,更是倍感压力,无形的病毒已经给她来了个"下马威"。而当时,霍细香同志因患癌症刚刚动过手术,孩子还小,丈夫经常出差,每天上下班来回需要3个小时。面对这些困难,她始终战斗在工作岗位上,从没有诉说过生活的困扰和身体的病痛,只是默默的承受。经过多次化疗头发掉了许多,她就带上假发套,为的是不让疾病带给身体的危害暴露出来从而影响自己的工作,她总是把自己轻松乐观的一面展示给同志们。她呈现给大家的是面对困难,面对逆境,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功利、面对得失,不计较,不考虑的境界;面对疾病、面对生死,豁达、从容的潇洒。这位刚过四十头顶已满是白发的普通的疾控工作者,也是这个群体的优秀代表,她用普通书写着高尚,用平凡描绘着伟大。她用实践证明:工作着是美丽的!   身先士卒第一线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其特殊性,工作辛苦,经常下基层,尤其在查治寄生虫病时,病人都在农村,工作条件艰苦,有时查病需要晚上9点以后开始,半夜里她耐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挨家挨户地敲门给每个居民查血,晚上村中要提防狗咬,夜色里走在乡间的田埂上一不小心就摔在了庄稼地里;在偏僻的山区要走很远的路,吃住都在农民家中;有时候每天检查是几十份的粪便,洗、淘、涂片、显微镜观察,脏不必说,那夏天的气味更是熏人;每年夏天越是酷暑难耐时,就是疟疾流行的季节,她们总要下到最基层,一户一村地了解有没有病人,是不是得到了及时正规的治疗。   应对的突发卫生事件、救灾防病、紧急疫情处理任务重。霍细香同志担任病毒部负责人时,正是湖北省2003年SARS防病任务最艰巨的时候。随后的人禽流感疫情在全国及全世界范围内波及,湖北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家禽养殖方式,决定了其必定成为重灾区,也会出现各种疑似病例,疫情就是险情,实验室就是战场。   实验室检测工作在控制疫情时发挥着关键作用,千百万双眼睛盯着,它决定着现场处理措施的导向性:如果放过了一个传染病病人,就可能导致疫情扩大、许多人生病或面临生命的威胁,甚至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这要求她必须严谨求实;这种工作还需严格遵循生物安全,如果出现病原从实验室外泄,会直接威胁同事、领导的生命,或者造成人为的传染病发生,其危害不言而寓,这还要求她必须沉着、冷静,大胆、心细。在她的实验室,没有误诊一个人,更没有出现一次污染事故。   多次疫情的处理,由于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受到了卫生部、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对于自己的工作,霍细香说家人给了自己最大的支持。她一直很愧疚,没有时间照顾儿子,儿子今年正在紧张的准备中考,正是需要父母照顾的时期,多次的家长会她无法抽身,好不容易参加一次也因临时工作迟到了;有时由于禽流感标本要及时检测,整夜不能回家,儿子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家。 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疾控工作者,没有豪言壮语,但却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一位疾控工作者的天职。   胸怀百姓履天职   在繁忙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之余,霍细香同志清醒地认识到能力建设是部门专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部门的实际工作能力成为她经常思考的问题。霍细香同志非常钻研专业理论,追踪国外病毒学研究的最新动态。重点疾病流感、乙脑监测成为国家监测重点单位、示范单位,也是WHO、美国CDC的合作项目,其检测能力稳居全国一流行列。   对于一种新发传染病,人们缺乏足够的认识,许多人不免会感到害怕、恐慌。霍细香同志不仅在实验室、在疫情一线不分昼夜的工作,还在处理完大量的科室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以她多年钻研和实践积累的较高的理论水平,积极面向社会大众,多次走出去做公益讲座,参加电视科教讲座,接受包括中央十台、湖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义务对全省人民进行健康热线咨询。深入浅出地宣传基本的防病灭病、科学卫生知识。   霍细香同志常说,人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要在创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在拼搏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进取中塑造自身的形象,在奉献中展现我们的风采。她正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一切。 在常人的眼中她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但她的儿子却能感受到无言的母爱;工作中她是一个严格的人,生活中却让人处处感受到细致入微的关爱;当人们都在深深酣睡之时,实验室内灯火通明,正是她在紧张开展微生物检测之时,而当万家华灯初上时,她疲惫的身影才刚刚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TOP

潘会明同志简介

  潘会明简介:

  潘会明,50岁,中共党员,宜昌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宜昌市管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和三峡大学兼职教授。他在2003年抗击非典地战斗中担任全市扑疫总队队长,不顾个人安危多次与非典病人接触,为有效控制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科研工作长达24年,先后组织实施了宜昌市消灭脊髓灰质炎、消灭丝虫病、消灭和控制疟疾、控制艾滋病、消灭钩体病等重大项目,经常加班加点、深入疫区调研排查,为消灭地方病、传染病做了大量工作。他主持完成多项科研工作,先后两次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六次宜昌市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38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一篇获湖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出版翻译专著一部。   1999年,他被卫生部、公安部、教育部和广电局评为全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先进个人,2003年他被宜昌市委市政府评为宜昌市优秀专家,同年被宜昌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被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优秀党员称号,2004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劳模称号,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三峡库区的健康守护者 --记宜昌疾控中心医师潘会明

  潘会明,宜昌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1998年,湖北省抗洪救灾防病先进个人;1999年,全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先进个人;2003年,宜昌市优秀专家;2003年,宜昌市劳动模范;2003年,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湖北省省劳动模范;2005年获湖北省委、政府 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潘会明政治坚定,宗旨明确,事业心强,勤奋好学,积极带教,廉洁自律。他大学毕业25年来与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每年有二百多个日日夜夜工作生活在基层、在乡镇,踏遍了上千个村村寨寨。凭着"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爱岗敬业"的精神,努力奋斗辛勤耕耘,他亲自参与处理突发公卫事件和大小疫情不计其数,他为保一方人民群众的健康,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当非典肆虐、禽流感来袭的时刻他挺身而出战斗在第一线,在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控制,在消毒杀虫和免疫预防中他恪尽职守,与同志们一道为让群众少得病不得病,减轻疾病给群众带来的痛苦和折磨,他不畏风险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楚水巴山拥有他和象他一样健康卫士,与瘟疫病魔战斗,群众信任,社会和谐。   1987年在我省首次发现一种流行性腹泻是一种新的病毒"成人轮状病毒"引起,为我省流行性腹泻的防治增添新内容。兴山县城关镇发生流行性腹泻疫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达到16%),成人、儿童发病比较均衡,抗菌素治疗无效,腹泻次数较多。潘主任接到疫情后迅速赶到现场,组织力量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处理,判断正确,促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1995年潘会明带领专业技术人员使我市成为在全省首次监测到由于单采血浆引起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在全省率先对血站献血人员开展艾滋病筛检。促使全省及时整顿供血单位,调整艾滋病防治思路。仅此一项粗略估计减少艾滋病感染者500人。他敏感地立即组织人员深入现场,一户一户地进行调查、访问、采集标本病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通过5000多人的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市艾滋病流行区的艾滋病感染情况,撰写的调查报告受到省厅多位领导的高度赞扬。   提出了宜昌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呈周期性流行的理论。葛洲坝和三峡工程是三峡人民的福星工程,但其建成后给库区卫生防病工作带来了挑战。为了摸清库区钩端螺旋体病周期性流行与主要传染源鼠类的种群数量变种和鼠带菌等因素,潘会明用了10多年的时间,踏遍了三峡库区湖北的山山水水,全面掌握了库区内鼠类的生态学、种群数量变种与气候、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提出了钩端螺旋体病是周期性流行理论,该理论被业内专家认可,并为三峡工程建设中钩端螺旋体病防治问题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针对长阳、枝江等地的钩体病的爆发流行进行了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避免了疫情的扩大,稳定了当地村民的情绪,保护了群众的健康。2002年该课题获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为宜昌市在全省(1998年)率先达到消灭丝虫病奠定了的基础。在消灭丝虫病的后期监测和防治工作中,他深入城郊的偏僻农村监测点,每年进行一次2000多人的采血镜检和2000只中华按蚊的解剖检查。工作任务重,工作条件恶劣,他二个多月吃住在现场,与牛棚,猪圈为伴。不管天气多么闷热,按照蚊子的活动规律,每天晚上8点多钟就到牛棚,猪圈捕捉蚊子,午夜时分大家都已进入梦乡的时候,他又开始了工作,挨家挨户的采集血液标本,每天都工作10多个小时,工作扎实质量高。   1994年三峡工程区某卫生院报告100多例疟疾病例,他视人民群众安全为己任,马上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在卫生院仔细查看病例登记,观察整个诊断过程,心中不断产生疑问,此时他以自己的耳垂血做为标本,进行对比检测,及时发现了这是一起传染病误诊。全国著名专家高度称赞这种实事求是科学的工作作风。   疫情就是命令,为了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力以赴工作。1998年做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特别在2003年非典袭卷神州大地的关键时刻,他又一次临危授命,担任全市非典防治技术专家组成员、全市扑疫总队队长,他不顾个人生命安危,多次带领扑疫队到现场,与非典病人、疑似病人面对面接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扑疫。2003年4月-6月是抗击"非典"的最紧张时期,他心惦群众健康安危,全心扑在工作上,没有休息,告别了囫囵觉,为了制定调查方案,为了书写流调报告,经常是拂晓十分靠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下,深更半夜处理疫情更是家常便饭。作为技术指导组的专家组成员,他积极查阅各种有关资料,主持制定了"宜昌市传染性非典防治方案",早期提出"5早"的防治策略,编写了近20万字的"非典"防治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和专业技术人员800多人。多次参加市政府的防治"非典"新闻发布会,在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上积极宣传防治"非典"知识,解答市民咨询。在他和大家的努力下,宜昌拥有一个安全的环境,群众放心,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他始终追求实践的深入和对理论的探讨有机结合。他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13项,有8项课题获省、市级奖励,在国家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38篇,出版论著二部。他负责的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疾病的防控工作,连续几年在全省考核评比中名列前茅;个人获得国家、省、市各种荣誉称号二十多项。

TOP

版主请帮帮忙置顶几天,多谢啦!!!!!!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