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道是有情却无情

道是有情却无情

本帖最后由 将军牛牛 于 2010-2-4 16:44 编辑



     和朋友聊天,偶尔提起自己正在看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不想一句平常之言竟引起群主兴趣,把这本书列为“雨花阁”读书会必读书目,且定下了群聚会讨论时间。这事决定之后,好生后悔,悔在让众人吃了苦头。为何?实在是因为这本书太耐看,我平常阅读速度够快的了,但是看这本书怎么也快不起来。这本书也不好讨论,举个简单的例子,通常所说的“文品如人品”,如套在胡兰成头上,我想大部分读过此书的人不见得会同意。
     纳兰容若词有言曰“人生若只如初见”,我第一次读胡兰成写的书,等于刚刚初见了一个陌生人。之前对作者虽然了解不多,但也知道此人,有了少许的思维定势。今天是立春,上午刚把全书读完,趁着热乎劲立马把初见〈今生今世〉的第一印象写下来,这样,对自己对胡兰成都公平些。
     有一句现成话,用它概括胡兰成最为合适,只不过要把刘禹锡的名句反过来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有情却无情。”
     一、才子之名,当之无愧
     就《今生今世》而言,胡兰成驾御文字的能力,当属近现代文人一流水平,可与沈从文、钱锺书、梁实秋比肩,各有擅长,互有千秋,而在其余诸君之上。就全书而言,有关胡村和雁荡山的描写,和范秀美结伴逃难的章节,其精彩程度又在其余章节之上。范秀美其人,又在所有女人之上。文字珠玑,圆润甘畅;文采甜腻,回味无穷,以往闻所未闻也!
     二、浪子之称,名副其实
     本书副标题“我的情感历程”,类似题材,胡兰成之前之后,都有人写过。将其比较,胡文算不得上品,究其原因,在于情虽不伪,却也不专。就像一锅好汤,味道鲜美,喝时却时常参杂着几口浓腥。看他抒情情意正浓时,冷不防来一两句败兴之语,要紧处用一两句不着调的油滑黄腔敷衍过去,却又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活脱脱一副不投入的逢场作戏,假惺惺的假仁假义。较之冒襄《影梅庵忆语》、沈复《浮生六记》、梁实秋《槐园梦忆》,当自愧也。
     三、荡子应废,不废其文
     每个人都有说话写作的自由,记不清是谁说过:“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不让某个人开口,禁止某部作品问世,都不是好的选择。胡兰成让人不齿是他个人的事,他的文、他所邂逅的女人毕竟有可取之处,有研究者研究张爱玲的“成果”即间接来自本书“民国女子”一章,就是例证。有三件事使作者让人不齿。其一,作者的糟糠之妻患病将死,作者竟然赖在外面不归家。其时作者还没出道,仅此一事,即可断定他终生会是个薄情之人。其二,作者刚出道,离开胡村混前程,落脚于大户人家同学斯君家当食客,刚去不久即描上了同学的妹妹,被礼送离开。其三,作者亡命日本,租住某民宅,第三天即作出骚扰女主人之举。一面是薄情,另一面是“多情”,荡子可废乎?
     四、显摆自己,有辱斯文
     《今生今世》全书有作者强烈的显摆意味,如数家珍显摆和自己有过肌肤之亲的女人,和当今某些贪官显摆情妇多多如出一辙。无论怎么说,这是不爱惜自己的名声,不尊重自己“爱”过的女人。因为胡兰成在完成本书时,已经脱胎换骨成了学问人,已经薄名在外。本书是在日本写作完成的,完成时作者是53岁,他在世上活了75年,也就是说,后22年胡兰成并没有把自己的情感历程写出来。出版本书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撰写的作者简历中暗示,后头还有戏,那些是台湾文坛的破事,谁还去关心它。
        把手中的书和群主发来的电子版《今生今世》核对一下,最后一节“闲愁记”被出版社删了,赶紧补阅。也许,重新再看一两遍本书,再参加本群朋友们的讨论,倾听朋友们的高见,会有新的心得新的发现,会****以上我对本书的第一印象,那是以后的事,不去管它。
     边上班处理日常事务边敲键盘,终于写成这个玩意。胡兰成为何是个无情的人,来不及展开论述了,也放在以后有时间再说。春天到了,但愿脑袋从此脱离一团糨糊,多码些字。


                                                                     16
43分完稿。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