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王陇德副部长谈我国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目标

王陇德副部长谈我国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目标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2005年4月6日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谈2005年工作目标(摘录)

一)保证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是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保障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有序高效的运行,是国家和政府的主要职责;使人民群众无病早防、有病能治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建设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服务政府的最基本的要求。各地首先应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其次,结合地方政府编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020远景规划”,明确将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的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时,加大疾病预防控制经费的投入,保证疾病防治政策和干预措施的落实。

抗击非典以后,各地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结果显示:2003年全国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政拨款占收入的百分比分别达70.5%、53.9%、37.3%,较2001年分别提高了7个、3个、4个百分点。但是,我们在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正常有序运行方面还有很大距离。当前卫生部正在按吴仪副总理的指示,制定今后三年的卫生工作保障计划,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的责任。计划制定完成后,吴总理将和各地政府领导签署责任书。希望各地也要依法向政府和财政争取落实保证投入的政策。陕西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去年就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入情况发了通报,对没有按标准全额预算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工资、日常经费和专项防病经费保证不足的地、县进行了通报,并对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疾病预防控制的各项政策措施提出了要求,体现了一个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诚信。浙江省政府及部分地方政府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投入,使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忙创收、求生存”境况中解脱出来,真正能够集中精力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各地要积极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有关法律、政策规定,争取支持,保证相关规定落到实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要通过调整卫生事业经费内部分配构成,对公共卫生事业加大投入。

(二)注重内涵,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

今年是中央提出三年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年。过去的两年中,我们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健全疾病报告信息网络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距全面完成体系建设目标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职责和《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项建设工作。

为解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长效运转机制,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自身发展能力问题,我部正在组织部分省及地、县开展以规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机构管理的效能为主题的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范化建设研究,进一步明确职能、定编定岗、落实责任、优化队伍、强化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室、工作(项目)三个层面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和科学、可操作的绩效评估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建设。有了良好的硬件条件,还必须有高素质的人员,有良好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效能。在经历了非典的考验后,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从组织结构、工作内容、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也作了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人才建设,重视现场流行病学、实验监测检验、具备临床医生资格又有公共卫生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以及懂技术、会科学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培养。

各地要针对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现状,制定人才建设规划,多形式地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整体素质,储备技术力量。一是要区别不同情况对现有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进行轮训。二是要抓好中青年重点学科技术、管理带头人的培养,形成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梯队,建立高层次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库。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加强岗位培训。2005年国家要完成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万人的任务,还要开展省级实验室管理师资培训和管理干部培训工作。

(三)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抓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1、要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和信息资料的利用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敦促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机构履行法定职责,要进一步规范传染病报告信息的管理,建立并完善传染病监测、疫情信息的分析、利用等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在疫情防控中的价值。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依据有关规定和技术方案主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专人动态监视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报告,每日及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内疫情及变化情况,及时将分析结果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要按新制定或修订的16种传染病监测方案,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常规监测工作和经常性预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有重大疫情或暴发流行的苗头,应立即组织人力奔赴现场,指导和开展防控工作,防止疫情蔓延。同时要将有关情况及时专题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要加强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合作。医疗机构是早期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的前哨阵地,也是传染病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传染病防治法》从处理疫情的实际出发,界定了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的职责与任务;我部下发的《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规章,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积极探索加强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的工作措施和方法。

3、要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集体生活人群的传染病防控力度。去年全国共报告传染病暴发事件713起,发病36935人。其中学校内发生513起,发病36082人,分别占71.91%和90.25%。这一现象说明学校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象。我部已和教育部联合下文,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设专、兼职教师,负责学校传染病的报告与管理工作。各地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尽快建立、完善这项制度,减少疫情暴发起数和发病人数。

4、要做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1)虽然去冬今春我国未出现非典疫情的反复,但各地仍不可掉以轻心。要建立非典防治的长效机制,继续认真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和报告工作。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力争杜绝实验室感染。

(2)各地要认真做好流感(包括人禽流感)及暴发疫情、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工作;加强与农业部门的沟通,建立并完善卫生与农业部门之间疫情及监测信息的通报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进一步加大对与活禽饲养、贩运、营销等有关人员的监测和对活禽市场卫生监管力度。近期广西、云南、辽宁、吉林四省特别要加强边境地区禽流感疫情的监测,防范国外的疫情传入我国。

(3)卫生部将组织制定2006—2010年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并继续加大对重点省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要组织多部门联合督导检查,加快中央补助地方艾滋病防治项目执行速度;加强疫情监测,提高感染者的掌握率,建成全国感染者个案信息库,力争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和流行趋势;加大“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力度,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感染者生活质量;加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率;加快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的建设,落实各项干预措施,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进一步加强血液安全和性病防治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性病诊疗准入制度。继续做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工作,及时推广先进示范区的工作经验。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艾滋病防治水平。

(4)以提高结核病病人发现率为重点,加强病人督导管理和质量控制。到今年底,全国以省为单位,病人发现率一定要达到70%,治愈率达到85%以上,DOTS覆盖率达到100%。这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代表中国政府的信誉。各级政府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全力以赴,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向指标落后的市、县派驻专项工作组,督导检查;要落实工作人员建立工作责任制。对各级医院要明确规定对疑似结核病人的痰结核菌涂片检查率,对不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要一律转送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统一进行登记和治疗管理;对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中报告的结核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率要达到90%以上;6月底前要完成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查痰点工作。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检查乡村基层医务人员结核病报病奖励费、病人督导治疗管理费以及乡镇卫生院痰检人员补助费发放落实情况,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发现和报告结核病病人。国家将组织专家对重点地区加强现场指导与帮助,并开展行政督导检查,每季督导各一次。要继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做好结核病的耐药监测和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及结核病、艾滋病(TB/HIV)双重感染者的预防与控制试点工作;加快《结核病防治管理条例》的制订进程。

(5)协调有关部门尽快落实并组织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整合部门资源,发挥综合效益。各疫区要在认真落实查螺、灭螺、查病、治病等各项防治措施;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做好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协调农业部门,加强对疫区耕牛的查治和管理工作,努力降低耕牛血吸虫病患病水平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要协调有关部门在重疫区全面开展改水改厕、修建沼气池、以机代年、菜牛圈养,这一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治本工作。同时,还必须注意加强渔民等流动人口粪便管理和无害化处理的力度。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和血防人员培训工作;加大宣传血防知识和政策的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参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氛围;支持分区域的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新形势的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卫生部将加快血防立法进程,争取尽早颁布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条例》。

(6)各地要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技术方案》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开展重点区域(省份)鼠疫联防工作;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特别要加强进入疫区内人员的鼠防知识宣传教育和医务人员鼠疫诊治和防控知识的全员培训工作,力争不发生人间鼠疫病例;一旦发生,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病例并控制疫情。

(7)今年以来,部分省份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各地要一步加强肠道门诊工作,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切实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处理工作;继续做好监测和检测工作,发现病原微生物时要会同有关部门追查污染来源。

(四) 加强其他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精神,加强精神卫生网络建设。推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后续工作,根据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消费、流通流域的指导和合作。

加强对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指导。继续开展百万高血压病人规范治疗,防治心血管病事件项目;继续实施糖尿病管理项目,扩大糖尿病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试点;开展防制意外伤害示范区试点工作。开展《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培训和推广工作。做好牙防宣传普及工作。

做好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要继续作好地方病重点地区的病区调查、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制订行动计划。消除碘缺乏病未达标的省要争取尽快做到基本达标;按时完成全国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情况调查工作,加大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防治力度,积极开展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地区的改炉改灶工作;国家和地方各级要加大投入,支持开展大骨节病、克山病的病情监测和防治工作。

有中央补助地方地方病防治项目省份一定要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积极协调计划和财政部门,尽快落实配套资金,周密部署实施。

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特点,全面推动城乡环境卫生改善和卫生防病工作。组织修订《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其考核鉴定办法,完善考评机制;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领导,有重点地对爱国卫生和卫生防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督导;在继续抓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镇)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和卫生村评选活动,稳步推动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工作。

提高农村改水改厕质量,推进农村卫生环境的改善。对农村初级改水,进行定期水质监测并采取消毒等干预措施;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制定血吸虫病疫区农村改厕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开展农村改水改厕督导检查。加强卫生部门内部以及与农业、财政等部门间的协调,注重与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和其他卫生项目有机结合。开展健康教育,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发挥项目整体效益。

(五)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加大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控制工作力度

最近,国务院常委会通过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对预防接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条例”将很快公布。卫生部正组织人员制定《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各地要在《条例》颁发后,认真组织学习,结合当地情况积极贯彻落实,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提高免疫服务质量,保证接种安全。要加快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儿童免疫信息个案库建设,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疫苗接种是控制针对性疾病的无可替代的重要措施。去年新疆、贵州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部分地区乙脑疫苗的大面积接种,明显降低了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就是明确的例证。而一些地区的疫苗针对性疾病的流行,主要原因仍然是基础免疫率低,应急接种率不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的缘故。希望各地一定要结合计划免疫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计划免疫接种率较低,特别是存在免疫空白的地区,认真分析其原因,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要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要认真组织实施《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努力提高和保持高水平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对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继续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进一步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和实验室检测质量;加快对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及其感染或潜在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封存和安全处理工作的进度。

要继续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率。卫生部正在组织专家拟定预防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中长期规划(2005~2015年)(草案)。各地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率。同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做好2002年1月1日以来出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免费补种,并对此项工作进行督导。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和医院感染的执法检查,力争杜绝乙肝病毒的医源性传播。

近年来,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安徽等省份在部分病人或密切接触者中检测到流脑C型菌群。尤其是今年安徽省局部地区出现了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聚集性发病。这一流行特点,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各地要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指南(试行)》、《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加强对流脑菌群的监测,做好流脑、乙脑预防和控制工作。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将流脑、乙脑疫苗接种纳入当地免疫规划范围,努力提高流脑疫苗覆盖率和乙脑疫苗的全程接种率。

(六)加强中央疾病预防控制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是保证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落实的基础,项目实施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今后重点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的争取与延续。财政部在今年人大会上的预算报告中提出,2005年的中央支持地方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安排42亿元,比2004年又有所增加,并明确提出了艾滋病、血吸虫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项目。这说明国家对公共卫生,特别是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视。对此,我再次强调,我们务必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使用好疾病预防控制专项资金,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各项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的主题内容之一,就是检查中央补助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的落实、使用情况。希望各地的同志们,能够认真对待,切实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加大管理的力度,确保项目质量。我部将通过组织督导检查,了解和评价各地中央补助地方经费的使用管理情况。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爱己之心爱人.

2005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任务好艰巨和繁重哟!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爱己之心爱人.

TOP

年年都是问题多.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