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PCO专题]你问我答——PCO常见问题专家析疑 [打印本页]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1 22:25     标题: [PCO专题]你问我答——PCO常见问题专家析疑

问:什么是有害生物?

答:有害生物(Pes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产生危害的生物。狭义上仅指动物,如人们常说的“四害”等,广义上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乃至病毒。

目前国际上PCO的防治对象包括危害、骚扰人类的有害节肢动物、啮齿动物等,根据其危害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可以传播疾病的有害生物,也称病媒生物(Vector)。这类生物携带致病因子,致病因子能在其体内增殖,并传播给人,使人患病,如蚊类、蚤类、鼠类等。

二、骚扰、刺叮人类的有害生物,可引起人类不安,并可通过体表携带、传播病原体,如蝇类、蟑螂、臭虫等。 三、危害建筑和建筑材料的有害生物,如白蚁、木材甲虫等。

四、仓储有害生物,这类害虫在储存的原粮或制成品中生存、繁衍,窃取、污染储存的食物,如面粉甲虫、谷物蛀虫等。

五、纺织品害虫,此类害虫蛀蚀地毯、棉制品、纸张等,如地毯甲虫、衣物蛀虫等。

六、还有些生物,如蜈蚣、蝎子等,偶尔进入人类居住场所,引起居民不安,也可列入有害生物之列。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1 22:34

问:什么是有害生物防治(PCO)和有害生物管理专业(PMP)?

答:有害生物防治(Pest Control Operation),是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驱除、防治有害生物,并由此而形成的一门产业,简称PCO。因为现代的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应转向影响有害生物孳生诸因素的管理方面,即综合采用文化的、环境的、物理的、生物的和化学的方法,营造害虫难以孳生的环境以达到害虫防治目的,目前PCO的概念正逐渐被PMP有害生物管理专业(Pes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概念所取代,在美国,国家有害生物防治协会(National Pest Control Association. NPCA)改名为国家有害生物管理协会(National Pes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 NPMA);在澳大利亚,关于有害生物控制的专著《Pest Control in Australian》改版时更名为《Urban Pest Management in Australian》,而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宣传和关注。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1 22:44

问:请介绍一下世界各地有害生物防治业概况? 答:世界各地的PCO发展水平依各地生活水平、环境质量不同而不平衡。在发达国家中,家庭里常不能容忍室内有蟑螂出现,因而会采取防治措施。而在不发达国家中,人们对鼠类在家中乱窜习以为常,更不用讲防治蟑螂或其它害虫了。

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驱除、控制有害生物的工作主要是由专业化的杀虫、灭鼠公司来完成的。一般是通过立法,规定所有行业、营业场所甚至家庭都不得有老鼠、蚊、蝇、蟑螂等。若自己无法处理,则必须请专业公司来防治害虫,由业主负担费用。发现害虫,政府有关部门就要处罚,令其停业乃至取消经营和住房资格。同时还规定,从事PCO服务的工作人员要有规定的学历,并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登记开业和上岗。

  政府支持和鼓励餐饮、旅游、食品加工、商贸等行业甚至私人住宅委托PCO公司来控制有害生物,于是PCO的产生和发展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在PCO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还成立了行业协会,如美国国家有害生物控制协会(后更名为国家有害生物管理协会,NPMA)、日本有害生物控制协会(JPCA)、澳大利亚环境卫生害虫管理师协会(AEPMA),我国台湾的台北、高雄也有PCO行业公会,甚至还出现了跨国PCO协会联盟,如欧洲害虫控制协会联盟(CEPCA)等。PCO协会主要职能是协调各方面关系,向全社会宣传有害生物防治知识,推广PCO新技术,培训PCO人员及制止不公平竞争等,很多协会还定期出版刊物。其中美国国家有害生物管理协会(NPMA)成立于1933年,目前有4600多家PCO公司加入该协会。NPMA是一个非赢利组织,本身不提供PCO服务,而是由会员出资,NPMA出面向全社会进行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宣传,提升PCO行业整体形象。

国外PCO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据报道,美国前总统里根及其他政府要员都曾经出席过NPMA年会,2001年6月在美国有害生物防治活动月中,美国布什总统专门致信NPMA,充分肯定专业害虫防治工作者对社会的贡献,并且提请国民认识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布什总统在信中表示,他赞赏有害生物防治专业人员在保护家庭和公共财产免受有害生物侵害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说:“由于他们的工作,我们的健康、财产和食物得到保障。”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PCO公司主要承担下列工作: 一、承揽公共场所、社区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二、向顾客、社会开展害虫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许多PCO公司建有网站,介绍有害生物的危害和防治等方面的知识,甚至有的超大型PCO公司还建有害虫防治博物馆,供公众参观,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三、PCO公司为了自身业务发展,不断开展害虫生物学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一些害虫新种是由PCO公司首先发现、鉴定的,不少PCO产品专利也诞生于PCO公司。

四、在政府组织下,PCO公司还参与水灾、震灾、流行病暴发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发达国家的有害生物防治业已完成了由政府行为向社会服务转变的过程,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实现了PCO法制化、市场化、专业化。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英、加、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PCO产值已达到500-600亿美元。业务扩展到清洁、植保、环保等其他领域。不少公司用电脑来安排日常工作,开展网上服务,并且用上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有的公司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美国PCO产值占全球60%左右,据报道,1999年美国的PCO产值较头年上升了17%。然而美国NPMA估计:上世纪末只有12%-22%的客户主动要求PCO服务,其余80%-88%的客户,在遇到有害生物问题时,多数愿意接受PCO服务,但并不那么主动,这就意味着在全球PCO营业额最大的美国,仍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英国的能多洁公司(Rentokil)在40个国家设有分公司,80年代初其年营业额达3.6亿美元,虽然这家公司的业务还包括办公室清洁服务及植物保护等,但仍然是以有害生物防治为主。欧共体成立之后,这家公司的业务又不断地向成员国渗透。由于英国政府免费承担了大约50%的有害生物控制工作,其市场显然不如美国,但80年代英国就有300多家公司。由于政府鼓励PCO公司的发展,近年来新建立的PCO公司越来越多。

加拿大政府对环境保护关注较多,对公司资格、资金、所用药物、器械的检查、注册、登记很严格,办证所需时间比美国长五年左右。这样,一些小公司无法生存,但这种严格的管理,仍使真正的专业公司得到较大发展。目前加拿大有害生物控制协会(Canada Pest Control Association, CPCA)100个会员中,就有26个同时也是美国NPMA的会员。日本的PCO业,可以说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对PCO的管理和考核有一套制度。日本对卫生杀虫剂剂型的研究开发比较全面,如粒剂、粉剂、微胶囊片剂等。可能与传统的家庭式的公司经营有关,日本小的公司很多,大约有2000多家。但住友化学公司(Sumitomo Chemical Co.)几乎控制了70%的日本市场。日本有害生物控制协会(Japan Pest Control Association, JPCA)会员有600多个,有二种定期发行的专业刊物。    翻开香港的电话簿,会发现其中有好几页是PCO公司的电话和广告。比较大的公司有好几十家。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负责从业人员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开业和上岗。    目前,国际上有害生物防治提倡的害虫综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 ment,简称IPM)强调以下几点:

一、PCO从业人员必须熟悉有害生物的生态,特别应了解有害生物孳生的环境条件。

二、掌握治理环境的方法,使害虫难以孳生。

三、综合文化的、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方法防治害虫,将各种方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运用。

四、有效、合理地使用化学杀虫剂,尽量减少使用化学杀虫剂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1 22:51

问:我国有害生物防治业的历史和现状? 答:传统上,我国把有害生物的防治称为“除四害”运动,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各级政府组织的爱国卫生运动来完成的。总结建国以来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历史,对促进我国PCO这一新兴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家面临经济凋敝、科学衰落、文化荒芜的局面,被称作“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生命和健康也受到“瘟神”的严重威胁。据资料记载,当时鼠疫波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1900-1949年间全国共发病115万人,病死100多万人。血吸虫流行区域200多万平方公里,病人1100万以上。其他,如疟疾、丝虫病、黑热病等遍布中国大地,建国前夕我国人均寿命仅35岁。

  面对公共卫生的严峻挑战,如何摆脱“瘟神”的威胁,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建国不久中央就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原则,即“四大方针”。前面三个原则是在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确定的,而“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是经过总结反细菌战时兴起的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之后确立的。    当时爱国卫生运动所造成的声势和效果,不仅振奋国民精神,而且引起世界舆论的重视,国际上许多人士初步改变对中国的看法。1952年5月,国际科学委员会在我国各地考察后向全世界宣告:今天,中国正在进行一个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卫生运动,这个运动受到五亿人民全心全意的支持,这样规模的卫生运动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这个运动已经发生的作用,使得由于传染病而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大大降低了。在我们看来,设想用细菌战消灭这样一个民族不仅是犯罪,而且是徒劳的。    全国军民、全国各地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粉碎了细菌战,也不仅在于使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不卫生状况有了初步的改善,更有深远意义的是,通过爱国卫生运动初步创造出了中国式的卫生工作方法,也就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贫困、卫生落后的大国,找到了一条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1952年12月8日至13日,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为大会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周恩来作了报告。会议确定“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为我国卫生工作的第四项原则,把爱国卫生运动作为我国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爱国卫生运动除政府领导、群众参与以外,专业队伍、专业机构的指导、宣传和直接实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949年10月27日,政务院召开防疫会议,决定采取紧急措施,扑灭察哈尔省北部的鼠疫疫情。当天中央防疫总队成立,先后组编九个大队,派赴各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卫生部于1949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到1950年底,直属卫生部的专业防疫队有88个、1100人,鼠疫防疫队12个、1400人,卡介苗接种推广人员1600人。各地方还成立了由医务人员参加的地方防疫队。随着社会秩序、人民生活、经济建设的正常化,卫生防疫工作也逐步正规化。建国初期,我国即在部分地区开始试建卫生防疫站,后经政务院批准在全国各地建立卫生防疫站。1983年全国共建防疫站1626个,到1985年发展到3274个。针对一些特殊传染病如鼠疫等地方病、寄生虫病,重点建立一批专业卫生防治站(所),1983年达到1326个。铁路、交通、大型厂矿也建立本系统的卫生防疫站。这些站、所的任务就是通过监测、监督、科研、培训及健康教育来进行疾病控制。    此后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一直都存在着专业队伍。以武汉为例,1958年为了配合“大跃进”时的“除四害”工作,从农村招来40余人专门从事消毒、杀虫、灭鼠工作。三年自然灾害后,因精简机构,队伍解散,人员遣返回家。1965年为加强副霍乱的预防工作,组建120人的临时防疫队,除处理疫情、接种疫苗外,其余人员分别安排到省市委、省市政府所在地开展灭鼠、灭蚊蝇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这种做法被作为“修正主义路线的产物”、“为城市老爷服务的典型”而受到批判,工作停顿。1973年全部人员转为正式工。但防疫队取消,除小部分人员留市防疫站外,大部分被安排到中草药厂、精神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等医疗单位。    与此同时,各区爱卫办、防疫站甚至街道办事处都有为数不多的消毒人员,由爱卫办或防疫站提供药品、器械在辖区内从事杀虫灭鼠工作。    这些专业队伍有如下特点:

一、为控制某种疾病或某次政治运动的某些需要,由行政部门批准组建而成,因而受政治运动、经济状况影响很大,专业队伍往往是“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 二、无正式编制,工作者为临时工或合同工,缺乏必要的保障。

三、专业队成员社会地位低,大多素质不高,得不到重视和培养,因此多数人不安心本职工作,更不会钻研业务而是找机会“跳槽”,找一个有编制的正式工作。

四、科研投入不足,药品器械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更新。

五、提供的服务是无偿的,专业队伍没有按市场化来运作,当然就谈不上企业化管理了。

为提高我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水平,上世纪70年代末,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在医学科学委员会中建立了消毒、杀虫、灭鼠专题委员会。其具体任务包括:指导群众性的除四害活动,组织全国性的科研协作,以及为领导部门决策提出参考建议等。几年之后,该委员会将消毒分出,更名为媒介生物学及控制(VBC)专题委员会。在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领导下,完成了一批项目。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媒介生物的本底,协作研究了更加科学的适合国情的防治方法,提高了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了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发展。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逐步撤销,媒介生物及控制专题委员会经过调整、充实,作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的组建支柱之一,成为该学会的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下分5个学组,从学会的角度发挥作用。1992年,为配合创建卫生城市活动的开展,经民政部批准,中国鼠害与卫生虫害防治协会成立,挂靠于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在指导、宣传、检查、交流和培训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目前挂靠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0年代后期,卫生部批准成立了全国除四害专家委员会,配合与协助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工作。

为促进学科的学术和经验交流,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公开出版面向国内外的刊物,《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和《中华卫生杀虫药械》都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前者创办于80年代中期,原名《中国鼠类防治杂志》;后者创办于90年代,原名《卫生杀虫药械》。此外,还有省级公开发行的《医学动物防治》。这些刊物对有害生物防治事业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进入80年代以来,在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气氛下,我国的爱国卫生运动更加注重了“科学性、群众性和创造性”,除四害工作水平不断提高。80年代中,首先出现了内蒙赤峰、辽宁大连等整个城市灭鼠“一役达标”的先进典型。此后,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地区——武汉成为中国南方第一个灭鼠先进城市。这些典型经验的推广应用,使得全国范围内的鼠密度大幅度下降,有效地遏制了出血热的流行和蔓延。此后全国爱卫会又出台了消灭蚊、蝇、蟑螂、臭虫的标准。进入90年代,国务院又组织了全国性的卫生检查、评比。各地对除四害的重视程度,人、财、物的投入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对环境改善,孳生地的治理,卫生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段时间,国外的先进技术、药物、器械及管理体系不断地传入国内。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发动“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对“四害”的控制、发病率的下降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这种由政府(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号召、收钱、发药、检查、评比的方式来控制有害生物的做法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了。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有害生物防制工作由政府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PCO业随之起步。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不少爱卫办、防疫站、街道办事处和一些个体、私营业主开展了一些杀虫、灭鼠的有偿服务,PCO在中国诞生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中国PCO发展的环境,这是中国PCO得以生存并将得到发展的社会条件。近年来国内的卫生杀虫药械,无论是品种的数量还是产品的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为我国PCO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目前在我国,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是扩大就业的一种好办法,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中国PCO的社会需求、市场潜力特别巨大,有许多尚待开发的领域和空白需要填补,如果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来扶持PCO的发展,无疑会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维持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就中国而言,PCO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管理要求严的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由于PCO公司的出现只是近几年才有的事,严格地说,还没有一家从技术、规模、管理、服务质量上称得上合格的PCO公司,更谈不上有规范的PCO行业。因此,加入WTO,将会对我国刚刚起步的PCO产生极大的冲击。而目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地方保护主义作祟,不少地方卫生行政机关、学会、协会、企业的职能不分,形成行业垄断,禁止外来公司进入管辖地区从事PCO服务,有的还以是否购买上级指定的药品器械作为评先进、达标的条件,这些势必阻碍我国PCO的发展。

总之,我国PCO目前的主要问题是: 一、从政府部门的管理角度看:法规不健全或不配套,执法和监控的力度都不够;

二、从PCO从业公司、从业人员来看:企业规模小,层次低,人员素质及服务水平差,服务手段落后,企业管理水平低。    如果说今后几年乃至十几年将是我国PCO产业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黄金档,为使其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采取一些积极的对策。

一、首先需要更新观念    要把创建卫生城市中的除四害作为一个产业来抓,推动PCO的发展,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尽快形成“人大立法,爱卫办组织协调,群众参与,PCO公司实施,防疫站监督”的格局;同时抓住我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时机,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入竞争机制,借以提高我国有害生物防治的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二、加快对发展我国有害生物防治业的立法工作    应明确规定所有单位,特别是食品加工、餐饮、饭店、旅游业不得出现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必须有专人从事此项工作,否则必须请专业公司来承担任务。同时还应规定从事有害生物防治的公司必须具备一定资质,方能持照营业;从业人员应具有规定学历,经专业培训合格才能上岗服务。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打破行政部门利用手中权力搞行业垄断的落后局面是至关重要的,非如此别无生路。

三、建立有害生物防治专业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    建立有害生物防治专业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有害生物防治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使用的药物一般有毒,使用不当,甚至使用国家禁用的药品将会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资质审查、持证上岗才能保证PCO公司的服务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卫生防疫部门可对餐饮、加工业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对PCO公司,无论是其资质还是控制效果都进行监督,并会同大专院校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四、规范行业行为,强化PMP行业协会    PMP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关键是个管理问题。具有专业资质的公司,要加强内部培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行业协会可组织会员之间的管理经验交流,与相关行业机构的学术交流,组织开拓PCO业务范围(如白蚁、农业害虫防治)的活动。行业协会更应该通过种种活动教育会员规范自身的行业行为。

五、抓住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尽快开放中国PMP市场    开放我国PMP市场,欢迎国外PMP公司进入中国,对于提高我国PMP行业水平会有帮助,正如肯德基、麦当劳的进入促进了我国快餐业的发展一样。    我国从事有害生物控制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少,在长期的爱国卫生运动中,作出过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的杀虫药械近年来进步也非常快。如国内研制的生物灭蟑胶饵和生物灭蟑药盒,就含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蟑螂病毒,是十分理想的控制蟑螂用品。当然,我们的药品、器械,乃至对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观念(IPM)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段差距,如我们的常量喷雾器一般只有一个喷头,无法进行线状喷药,喷头可调性差,一调即漏;有些电动喷雾器对环境要求太苛刻,雾粒直径太大,射程太短,都直接限制了它们的推广和应用。我国PMP要向前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加快立法步伐,加强管理,把现有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组织协调好,我国的PMP产业必将迅速发展壮大。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1 22:56

问:灭鼠剂的筛选标准是什么?

答:选择毒物作为灭鼠剂,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

1、 毒力——药物的毒性是筛选灭鼠剂的重要指标之一。毒物的急性毒力通常用半数致死量或称致死中量(LD50)来表示,这是指受试动物死亡一半所需的纯药剂量,实质上是平均致死剂量,单位是mg/kg(毫克药量/公斤体重)。LD50的值越小,毒性越大。 根据给药途径,致死中量(LD50)又分口服、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皮下或腹腔注射等多种,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大白鼠、小白鼠、兔、狗、猴等。

2.适口性——鼠对该药配制的毒饵不拒食。

3.有选择性毒力——对老鼠毒力强,对其他动物毒力相对弱。

4.作用时间——作用缓慢,有足够时间让鼠吃够致死剂量,如抗凝血剂。

5.使用浓度——使用浓度小,对人、畜、禽安全。

6.二次中毒——畜、禽和天敌二次中毒的危险性小。

7.解毒——有特效解毒剂或治疗方法。

8.价格便宜,配制方便。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1 23:00

问:国家明令禁用的急性灭鼠药有哪些?

答:1、氟乙酸钠(sodium fluoroacetate;1080)、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1081)、甘氟(gliftor):属含氟化合物。其毒性极强,适口性好,作用快,中毒迅速,没有特效解毒剂,且在老鼠体内相当稳定,不易被分解失效,容易引起二次中毒,甚至三次中毒,已被国家列为明令禁止使用的灭鼠剂。

2、毒鼠强(tetramine):又称没鼠命、424,属神经毒性灭鼠剂,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致惊厥作用。该药毒力强大,对鼠类的致死中量一般不超过1mg/kg,对人畜剧毒,在环境或生物体内代谢缓慢,不易降解,造成二次、三次中毒。由于毒鼠强的作用太快,如果人误食中毒,简直没有时间抢救,近年来各地发生的鼠药中毒事件,均是毒鼠强所致。国家已于1991年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3.、毒鼠硅(silatrane):又称杀鼠硅,氯硅宁、硅灭鼠、RS-150,大鼠急性经口致死中量为4mg/kg,属高毒灭鼠剂。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神经,服药后10~30min出现兴奋、狂躁、痉挛、抽慉、直至死亡。中毒后潜伏期短,且无特效解毒药,已被国家列为明令禁止使用的灭鼠剂。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1 23:06

问:喷雾器是怎么分类?

答:一、从雾化原理分

(一) 气力雾化:利用压缩空气或风机产生高速气流,把药液粉碎成细雾,并随气流一同喷射出去,射程远,雾滴细,喷洒面积较大。

(二) 液力雾化:靠压力泵产生压力,通过喷头把药液粉碎成细雾滴喷射出去,雾滴均匀,喷洒量准确。

(三) 热力雾化:利用高温将烟雾剂裂解为非常细小的烟雾颗粒。雾粒直径细,穿透性、扩散性、附着性好,功效高,适用范围广。

二、从携带方式分:有手持式、手提式、背负式、担架式、车载式和飞机装载式等。

三、从雾化动力分

(一) 小型喷雾器:有手推式、手扳式、揿压式等。此类喷雾器容积一般<0.4L,雾滴直径为50-100μm,喷雾射程1.5m左右,适用于室内及家庭喷洒杀虫剂。

(二) 手动式喷雾器:有手持压缩式和背负式。手持压缩式喷雾器体积小、重量轻,主要应用于小型少量的局部防治;背负式喷雾器体积稍大、重量轻,采用工程塑料或不锈钢制造。雾滴直径在100-200μm,属常量喷雾,适用于室内、外环境、垃圾堆(场)等场所作滞留喷洒或喷雾。

(三) 机动喷雾器:主要为背负式喷雾器和手提微量喷雾机,适用于大面积快速杀虫和消毒,可作弥雾、超低容量喷雾,有的还能喷粉。

(四) 电动喷雾器:主要有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和电动喷雾器(气流二次雾化)。雾滴细小,直径为20-70 μm,适用于室内、外杀灭卫生害虫。

(五) 烟雾机:烟雾载药技术是利用烟雾具有的弥漫性、扩散性,使药力达到其他方法很难达到的地方。适用于下水道、垃圾楼道、仓库、农贸市场、宾馆、饭店等处的灭蟑螂、蚊、蝇等工作。

四、从雾滴沉积的方式分:有直接撞击式,如低容量喷雾;漂移沉积式,如超低容量喷雾;静电沉积式,如静电喷雾。

五、从使用环境分:室内或家庭使用、外环境使用。

六、从处理方式分:有空间速效喷雾;表面滞留喷洒。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1 23:10

问:利用喷雾器杀虫时雾滴对杀虫效果的影响是什么?

答:喷洒技术是利用喷雾器的雾化作用,将药剂粉碎成大量细微雾滴并发射出去,使药剂接触害虫达到杀虫目的的一种施药技术。根据不同杀虫剂的作用性质、作用时间,不同的剂型,不同性能的制剂,选择相适应的杀虫器械。其核心是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和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的喷洒设备,通过对喷雾雾滴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杀虫剂的性能,并减少药剂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靶害虫和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喷洒技术。

一、雾滴与效果的关系

同一种杀虫剂防治同一种害虫的效果,除了该杀虫剂的生物活性及其他因素外,喷雾雾滴起着很大作用。如果对雾滴控制不好,即使是很好的杀虫剂,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雾滴对杀虫效果的影响,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雾滴大小、数量、均匀度。

(一) 雾滴大小及数量

根据雾滴直径,一般分为5级:   气雾: <50μm 弥雾: 50-100μm   细雾: 101-200μm 中雾: 201-400μm 粗雾: >400μm    对雾滴大小和数量的控制,在防治有害生物作业中起着很大作用。我们用一颗直径为10μm的雾滴(设为a)与一颗直径为100μm的雾滴(设为b)作一比较,根据球体体积公式可知,b雾滴体积是a雾滴体积的1000倍。也就是说,一颗b雾滴可以粉碎成1000颗a雾滴。假设一颗a雾滴能够杀死一只蚊虫,而我们却用一颗b雾滴,造成的药剂浪费之大显而易见;另外,一定体积的药液如果选择a雾滴喷雾,那么比b雾滴喷雾所覆盖的空间或物体表面要大得多;同时,由于雾滴数的大大增加,提高了药剂与有害生物接触的机会,防治有害生物的范围和效果也因之得到提高。针对不同的环境和防治对象,选择不同的药物和器械,控制雾滴的大小,使其达到最优的防治效果。

(二) 雾滴均匀度

雾滴均匀度一般包含两个方面:雾滴大小均匀和均匀覆盖,这两个方面与雾滴数量共同作用,影响杀虫效果。    雾滴大小均匀指的是喷雾所产生的雾滴直径需在一定范围内,即雾滴谱。如果雾滴谱很宽,雾滴大小不均,对杀虫效果的影响和造成的药剂浪费也就不难明白。    均匀覆盖指的是雾滴应该在一定空间或一定表面都有覆盖,而且覆盖应该较为均匀,这样才使该范围内的有害生物都有接触杀虫剂并致死的机会。当然,雾滴数量必须达到要求,以免有害生物接触的剂量不够,影响效果。另外,如果某种有害生物长期接触不足以致死的杀虫剂剂量,则会诱导抗性产生,这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是非常不合算的。    使用杀虫剂喷雾方法防治有害生物,只有注重对喷雾雾滴的大小、数量和均匀度的综合控制,使这三个因素与防治对象、环境条件有机结合,才能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1 23:20

问:蚊类的危害是什么?

答:蚊虫是最重要的卫生害虫。它们不仅刺吸人血,骚扰人们生活和工作,而且传播多种严重的疾病。因此蚊虫一直是国内外卫生害虫防治的重要对象。经济发达的国家对此更为重视,如美国除了有全国性的美国蚊虫防治协会,还有州级协会促进这项工作。

蚊虫传播的疾病统称蚊媒病。蚊传较重要的病毒病有死亡率较高的黄热病、东马脑炎、西马脑炎等近百种人畜疾病。目前在北美较严重的蚊传疾病是西尼罗病毒脑炎。全世界每年有3亿人患疟疾,其中90%在非洲。WHO报告登革热(出血热)在近10年显著增加,全世界每年登革热(出血热)514,139人,死亡率为1~20%。 我国流行的蚊媒病有四类:疟疾、淋巴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或登革出血热)四类。前三类疾病经过长期的防治发病率已大大下降,但仍然是我国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1945年登革热在汉口等地大流行,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广东、海南发生流行。由于没有疫苗和特效药治疗该疾病,要预防和防止它的发生和流行,主要依靠防治其媒介蚊虫。

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是斑氏丝虫及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可以传播登革热。而疟疾是由按蚊传播的。

需要指出的是多数情况下我国PMP处理蚊虫的原因是因为它骚扰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而不是由于它正在传播疾病。

摇蚊不吸血,不会传播疾病,不属于卫生害虫。通常认为它是一种资源昆虫。摇蚊的幼虫(人们常说的红虫)在水中是鱼类的重要食物来源,是水生生态环境中重要的一员。城市建筑物毗邻湖泊或池塘时,摇蚊也会导致麻烦。它们飞行距离较短,而且常常数量极大,聚集在它们的飞行范围内的墙壁、草木上导致骚扰。密度太大时会影响人们的户外活动,污染墙壁、车辆及其它物体表面。摇蚊成虫有趋光性,常大量聚集在纱门纱窗上或走廊、街灯周围。摇蚊的出现会促进蜘蛛的生长繁殖,蜘蛛网增多,因此需要频繁清除蜘蛛网。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1 23:46

问:蚊类的化学防治方法是什么?

答:1、杀灭幼虫

不能排除,或一时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用化学手段杀灭幼虫。这时蚊虫很集中,容易杀灭,蚊虫羽化飞散后杀灭比较困难。但是杀灭幼虫的作用时暂时的,需要定期检查和处理。灭幼虫是控制蚊虫的一种辅助措施,应该在清除孳生场所的基础上进行。 户外非饮用水如轮胎、水泥池、防火桶、污水沟、化粪池、雨水井等积水宜使用化学杀幼剂。一般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及其缓释剂为宜。可以选用的化学杀虫剂有倍硫磷、杀螟松、双硫磷、辛硫磷等。敌敌畏由于在水中很快分解失效,因此不宜用作杀幼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虽然对蚊幼虫有很高的毒效,但由于灭成蚊主要用这类杀虫剂,所以为避免蚊虫产生抗药性一般不使用这类杀虫剂杀蚊幼虫。

2、杀灭成蚊

必要时可以结合清除蚊虫孳生、杀灭幼虫同时灭成蚊。室内空间喷洒以拟除虫菊酯超低容量喷雾为宜。户外空间喷洒可以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和热烟雾。这些方法能使蚊虫密度迅速下降但无持效,或仅有短残效。杀灭埃及伊蚊必须室内室外同时处理,否则效果不好。在蚊虫的栖息场所,为保持较久的杀虫效能,可将拟除虫菊酯类或复配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灭蚊。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1 23:55

问:PMP管理时现场遗漏蚊虫孳生地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

答: ⑴多人同在一个单位或居民区调查处理蚊虫孳生地时,会临时划分责任区,而责任边界极易误会,导致有些地点被多次调查处理,而另外一些地点被遗漏。

⑵PMP对当地情况不熟悉,不知道某些死角或区域的存在,而这些地点可能恰恰是蚊虫孳生集中的地点。 ⑶PMP身体疲劳或心理疲劳(一个人长时间户外工作易产生心理疲劳),导致遗漏。

⑷一些蚊虫孳生地在很隐蔽的地点,PMP若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就会遗漏。

⑸工作安排不当,导致某区域未调查。

⑹PMP不愿意进入某些较难进入的死角,而那里往往是蚊虫孳生集中的地点。

⑺PMP责任心不强导致遗漏。

这些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这些措施除其它部分介绍的内容以外,还包括:

⑴现场工作通常只允许一人操作,多人同时工作时不允许临时划分责任区。 ⑵公司或机构需训练PMP现场识别、发现蚊虫孳生地的能力。

⑶一般现场每10天进行一次蚊虫孳生地检查处理。每次覆盖,PMP按大致相同的次序进行。否则可能出现某些地点两、三天内被处理两次,导致人力、物力浪费;而另外地点可能十七、八天未得到干预,从而孳生大量蚊虫。

⑷用制度来防止遗漏。质量管理人员对PMP现场工作质量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制度规定遗漏与工资奖金挂钩。

⑸加强对除害人员的管理。

⑹评估及报告:PMP需定期对现场控制效果进行评估,撰写书面评估报告,定期约见客户中的管理者。PMP需要认真记录、研究客户意见,并对前一阶段IPM的细节进行适当的改变,以满足客户需求。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1 23:59

问:蝇类孳生习性是怎样的?

答:蝇类孳生习性不仅涉及到种群的产卵习性和幼虫的食性等自身的因素,而且由于地区、季节、场所以及孳生物质的状态(包括它的数量、新鲜程度、干湿、温度、储存状态以及存放场所的环境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孳生物质是蝇类孳生的基本条件。孳生物质不完全等于蝇类幼虫的食物,它常是食物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也是蝇类幼期(包括卵、幼虫、蛹)的一个栖息环境。孳生物质存在的场所称为孳生场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食物残渣、排泄物、分泌物、生产下脚料(渣、糟、骨、毛)、动物尸体和某些产品(羽毛、猪鬃、肠衣、畜皮、腌制品),甚至动、植物活的机体等都可成为蝇类幼虫孳生的生活基质。

各种蝇类在各类孳生物质中的孳生情况是很不一致的。一般说来,住区蝇类对孳生物质的适应性较强,要求不特别严格,如家蝇幼虫是杂食性的,几乎在上述各类型孳生物质中均能孳生。从不同地区对不同孳生物调查的结果发现,它最喜欢的还是酒糟等发酵的植物质和畜粪,而在人粪和腐败的动物质中也能孳生。在同一种孳生物中,含水量的高低对家蝇的产卵和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都很大,如新鲜猪粪含水量在65%-70%左右,最适合家蝇孳生,过高或过低都不合适。市蝇孳生习性也比较复杂,它喜欢在地表人粪和狗粪中孳生。大头金蝇的主要孳生物质是稀人粪,在腐败动物质如腐肉中孳生量很大。绿蝇属的蝇种如丝光绿蝇,则以腐败动物质如废骨堆等为主。巨尾阿丽蝇和红头丽蝇在人粪和腐败动物中均可孳生,前者偏喜人粪,后者喜腐败动物。麻蝇科的常见种类如黑尾黑麻蝇、红尾拉蝇和棕尾别麻蝇等都喜欢在人粪中孳生。

决定孳生物中家蝇孳生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该物质的营养成分。自然界里,发现感染严重的酒糟堆中,平均500克酒糟里有560条家蝇幼虫和蛹,豆粕中也很多,骡马粪和鸡粪中密度也高。在实验条件下,一小片5克重的肝脏,由于营养丰富,可以提供70条幼虫生长发育所需;如果在5克肝上挤满300条幼虫,那么只有一半能存活,而且由于营养不良,发育为小型幼虫,化蛹为小型蛹,重量仅为正常蛹重的一半,将来羽化为一只小型成蝇。这种情况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观察得更为清楚。除了营养因素外,也存在高密度本身的拥挤和幼虫代谢产物等因素对幼虫发育生长的影响。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2 00:07

问:蝇类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答:蝇类防治,实际上包含环境治理和灭蝇两个重要概念。所谓环境治理是指采取改造、处理或破坏蝇类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的措施,从而持久地达到减少蝇类数量增长的效果,这是一项治本的措施。灭蝇是指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直接消灭蝇类的措施。多年来的灭蝇实践证明,采取1种手段和方法不可能解决蝇类防治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而环境治理又是灭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巩固和提高灭蝇效果,必须抓住治本的方法,有计划地改造环境,通过对环境的改造,环境的处理以及改善人们居住条件和改变群众不良卫生的传统习惯,以减少、限制或消除蝇类的孳生繁殖,把环境治理作为经常性工作,在这个基础上采取灭蝇措施。环境治理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特殊行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环境卫生保洁以及小型蝇类孳生物的及时清除等。

1、环境改造: 环境改造是一个单位、一个社区、一个城镇卫生基础设施改造与设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做到有计划、有统一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垃圾、粪便是蝇类的重要孳生物。要对每一处孳生地进行调查登记,并提出改造方案,尽可能使垃圾、粪便的保存密闭化以减少蝇类的孳生繁殖。垃圾桶(箱)必需加盖;垃圾集装箱或垃圾收集转运站必须完善卫生设备,做到严密;住宅垃圾通道尽量封闭,暂不能封闭的垃圾通道应做到日产日清,定期消杀;垃圾卫生填埋场及垃圾处理厂,应按国家规定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建设;粪便处理包括将旱厕改为水冲或三格化粪池厕所,改良旱厕并及时清掏。

2、环境处理:对蝇类孳生栖息场所,进行不利于其孳生和栖息的各种有计划的定期处理,包括对孳生物的清除,应做到及时收集、清运彻底,定期对垃圾桶(箱)和垃圾转运站等进行化学药物消杀;对孳生物的处理,可采取生活垃圾袋装化,密闭容器,大量垃圾可采用仓室储存或盖土等;对孳生物的综合利用,可利用孳生物办理“沼气”,加工“发酵饲料”等,使其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3、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建立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主要蝇类都是依靠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和垃圾废弃物而孳生繁殖的,环境卫生状况与蝇类的危害发生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脏、乱、差的环境为蝇类提供了广泛孳生繁殖栖息的场所,是造成蝇类危害的根本原因。因此,环境卫生状况对于灭蝇和巩固灭蝇成果是至关重要的。 要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民众卫生意识,改善人居条件以及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完善防蝇设施,建立健全卫生制度,结合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大扫除,经常清扫室内外,及时做好垃圾、废弃物的存放、收集和处理工作,并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同时要加大对特殊行业管理,重点做好孳生物封闭储放,及时收集和清运,日产日清,对孳生物管理要做到有制度,有措施,有人管。


作者: 防柳男娜    时间: 2007-5-13 01:30

学习提高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3 11:04

大家共同学习[em01]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3 11:11

问:化学药物灭蝇的方法是什么?

答:过去在蝇类防治工作中,由于某些不科学的使用化学药物,造成蝇类抗药性和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蝇类防治工作中,化学防治依然是一种重要措施,尤其是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业主要采取的手段之一。采用化学药物防治蝇类,关键要做到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药物,掌握好时机,针对不同场所,选择好药物的种类、剂型、用量、施药器械和喷洒方法。

1、杀灭蝇蛆

化学药物杀灭蝇蛆时,应注意孳生物的性状对药物的影响,当幼虫接触低剂量的药物,还会诱发抗药性产生,特别是用同一类化学药物来防治幼虫和成蝇,则抗性产生更快。为使药物渗入里层杀灭深部蝇蛆,每平方米药液里至少500ml以上。常用药物有:0.2%马拉硫磷乳剂,0.4%敌百虫水剂或0.25%粉剂,0.1%杀螟松乳剂,0.05%二嗪农乳剂,0.1%倍硫磷乳剂,1.0%倍噁威粉剂,50%蝇蛆净粉剂,0.5%无幼宝颗粒粉剂,苏脲乳剂和灭虫脲乳剂等。

2、杀灭成蝇

药物灭蝇可选用滞留喷洒方法,空间喷洒方法以及毒饵方法。 (1)滞留喷洒? 使用具有持效(残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用常量喷洒或粉刷,涂抹均匀地附着在蝇类停留面上,当苍蝇爬行或栖息其表面时,可接触杀虫剂而中毒死亡。采用滞留喷洒方法应注意药物持效时间长短,药物喷洒均匀度以及物表吸水性的强弱。常用滞留喷洒药物有:1%马拉硫磷乳剂,1-2%倍硫磷、2%杀螟松乳剂,20%残杀威乳油,5%顺式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2.5%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5%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10%氟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或12.5%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等,采用滞留喷洒时不可污染食物、水源、非卫生杀虫剂不能在室内使用。

(2)空间喷洒: 适用于室内外环境,快速杀灭苍蝇,空间喷洒是迅速降低室内外蝇密度最有效的方法,较小剂量气雾杀虫剂,可杀死接触雾滴的成蝇,一般无残效或残效很短。

室内空间喷洒药物,氨荃(基)甲酸酯类:1.0%残杀威乳剂,1.0%仲丁威乳剂;拟除虫菊酯类:0.4%氯菊酯油剂、0.5-1.0%戊菊酯油剂、0.5%氰戊菊酯和0.2%苯醚菊酯等。

室外空间喷洒药物,有机磷类:杀螟松乳剂、马拉硫磷乳剂、敌敌畏乳剂,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乳剂,苯醚菊酯乳油,氰戊菊酯乳剂等。

(3)毒饵:将胃毒作用强的杀虫剂与蝇类喜食的糖、鱼杂、发酵粉等诱饵混合制成毒饵,放在蝇类聚集较多的地方,例如家禽饲养场、奶牛场、食品加工厂周围,可有效杀灭成蝇。毒饵可制成:0.2%敌百虫鱼杂,0.2%敌百虫糖液(含糖量为10%),0.5%敌百虫饭粒,0.1%敌敌畏饭粒、0.05%倍硫磷饭粒,0.1%残杀威糖液等均可选用。3-5天必须更换一次毒饵放置地点,同时要注意防止儿童误食,防止污染食物和饮水。

(4) 毒蝇绳;将具有持效的杀虫剂、1%—1.25%溴氰菊脂或氯菊脂乳剂等(亦可加入少许10%马拉硫磷或倍硫磷乳油,10%-20% 残杀威乳油,亦可加入少许食糖或蜂蜜,增加引诱力,以一定比例混匀,浸泡在绳索上晾干,悬挂在蝇类易停歇的地方,可有效杀灭蝇类。此方法利用了蝇类的生活习惯,可视为一种特殊的滞留喷洒方式。悬挂毒蝇绳的数量视现场条件而定。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3 11:18

问:蟑螂的生态习性是怎样的?

答: 1.栖息

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这就是它们孳生所需要的四个基本条件。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备这些条件,所以蟑螂成为侵害千家万户的害虫就不足为奇了。

喜暖爱潮是蟑螂的重要习性。不难发现,不管在饭店、家庭,还是在火车、轮船上,厨房总是侵害最严重的场所。就是在厨房,它们一般也喜欢栖居在靠近炉灶、水池的地方。到了盛夏高温季节,厨房温度过高,它们分散迁移到别的地点,分布扩大,因而厨房的蟑螂密度反而降低。在冬天,北方地区的特殊行业单位如饭店、副食店等和家庭除了在厨房栖居外,同时还大量集居在暖气片等热源附近活动。

喜暗怕光,昼伏夜出,这也是蟑螂的重要习性。白天它们都隐藏在阴暗避光的场所,如室内的家具、墙壁的缝隙、洞穴中和角落、杂物堆中。一到夜晚,特别在灯闭人睡之后才出外活动、觅食,或寻求配偶。因而,在一天24小时中,约有75%的时间都是处于休息状态。

蟑螂体扁,适于钻缝藏洞,可以躲进很窄小的缝洞中,例如德国小蠊的成虫和若虫可躲进仅1.6毫米的缝隙。怀卵的雌虫也可在4.5毫米宽的缝隙中栖居,它们在缝隙中栖息时,足紧贴着身体,尾须平伸或与支撑面接触,触角常伸向外面,不时挥动,保持警戒状态。

不同种类的栖息场所有所差异。德国小蠊多见于各类缝隙中,如管道周围、墙缝、护墙板等缝隙和地板之间的裂缝中。美洲大蠊亦喜栖息于大的洞孔,偏爱湿热的环境,例如酿造厂发酵车间、豆制品加工场等,也常在阴井、下水道、地下室等处群居。黑胸大蠊多见于碗菜柜、桌子和水池底下角落等处。

2.群居

蟑螂还有群居的习性。常可发现在一个栖息点上,总是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上百个聚集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素的诱集作用。蟑螂的成虫和若虫都能分泌一种“聚集信息素”,它由直肠垫所分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蟑螂栖居的地方,常可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棕褐色粪迹斑点,粪迹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由此可见,在蟑螂防治中,搞好卫生、清除蟑迹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3.食性

蟑螂是杂食性昆虫,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各类食品,包括面包、米饭、糕点、荤素熟食品、瓜果以及饮料等等,尤其喜食香、甜、油的面制食品。蟑螂有嗜食油脂的习性,在各种植物油中,香麻油对它们最有引诱力,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们为“偷油婆”。在食糖中,红糖、饴糖对它们的引诱力最强。

除了喜爱各类食品外,蟑螂也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在住房、仓库、贮藏室等处,它们可啃食棉毛制品、皮革制品、纸张、书籍、肥皂等等。在室外垃圾堆、阴沟和厕所等场所,它们又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甚而啃咬死动物。但是不同种类的蟑螂,食性也有一定的差别。例如德国小蠊喜吃发酵的食品;黑胸大蠊喜吃糖和淀粉;美洲大蠊喜吃腐败变质物质,但糖对它也有很强的吸引力;澳洲大蠊喜吃植物性食物。与食物相比,水对蟑螂的生存和发育尤为重要,如在蟑螂若虫期,褐斑大蠊的1龄若虫在供水情况下,即使无食仍有22.7%的虫体发育成2龄期,若无水供给,则无法生长发育。蟑螂能耐饥而不耐渴,美洲大蠊在只给干食不给水的情况下,雌虫只能存活40天,雄虫只能存活27天。反之,如果有水无食,则雌虫能存活90天,雄虫能存活43天。当处于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无食又无水时,蟑螂间会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大吃小,强吃弱,特别是刚刚蜕皮的虫子,不能动弹,表皮又嫩,就成了竞相争食的猎物。

正是由于蟑螂到处爬行,无所不吃,它们沾染和吞入了大量的病原体,再加上它们边吃、边吐、边拉的恶习,成为一些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者。

4.活动

蟑螂虽然有翅,但不以飞行为主要活动方式,尤其是室内栖息的种类,仅能做短距离的飞行和滑翔。蟑螂的活动主要靠三对足爬行,爬行速度很快,雄虫每分钟可爬行21米,雌虫爬行稍慢些。有的蟑螂在受到惊吓时,可跳跃几厘米远。 蟑螂不仅能在普通平面上疾走,而且依靠足上的爪和爪间盘以及各跗节间的跗节盘,能在光滑玻璃面、垂直面或物体下面爬行。蟑螂的爪间盘一旦损伤,就会失去在玻璃平面上爬行的能力。

温度对蟑螂的活动有显著的影响,当低于15℃时,绝大多数蟑螂不活跃;15℃-37℃最为活跃;37℃以上呈兴奋状态;室温超过40℃蟑螂趋于死亡。 噪音、振动、强光及某些杀虫剂处理过的物面,蟑螂会自动回避和逃窜。这是因为蟑螂身体上有许多感觉器官,尾须上有许多感觉毛,平时直立,受到外界刺激后就倒伏下来,这种信号就会迅速而直接传导到腿部,蟑螂就会立即躲避。这种被称为风感器的感官很敏感,它可以听到人听不到的声音,同时对风的压力反应也很敏感。蟑螂寻找食物主要靠头部两根细而长的触角,触角上面有很多感觉毛。嗅觉触角就是它的嗅觉器官,味觉主要依靠小颚须、下唇须和口腔壁上的一些感觉毛。

蟑螂在夜间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德国小蠊一般19点开始活动,20点大量出现,22点为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直至凌晨4时又出现小高峰,5时下降,6时消失;日本大蠊19时左右开始活动,21点开始上升,23点达活动高峰,4点逐渐下降,6点终止;黑胸大蠊19时左右就有频繁活动,20点钟即成高峰,21点到22点活动减少,23点和2点又会出现两个小峰,翌晨4时活动终止;褐斑大蠊19时出现活动,21点急剧上升,22点达高峰,1点活动开始下降,4点有小回升,5点消失;美洲大蠊19时开始活动,21点迅速增加,24点达高峰,凌晨2点开始下降,7点活动消失。

综上所述,蟑螂夜间活动,一般从19点左右开始,活动高峰大都在深夜22点到24点,上半夜活动比较频繁,下半夜活动逐渐减少,也有在黎明前出现一个小高峰,至翌晨5点到6点终止活动,重新隐匿到栖息场所内。

5.扩散

蟑螂的扩散有两种方式,即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

5.1主动扩散

蟑螂的主动扩散是通过它们的爬行或滑翔而散布到不同场所。它们的这项活动主要是为了寻找适宜的栖息环境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食物以及隐蔽场所等。例如在室温低的情况下,蟑螂多移居到靠近炉灶周围的缝隙,或聚集到暖气沟中等温暖的环境。在酷暑高温季节,在南方地区,它们可作远距离的滑翔,躲在较阴凉的场所栖息,以避免过高的温度。

蟑螂常为了获取水分和适宜湿度而有趋湿性的活动,所以到了夜晚,它们往往爬到水槽里,群集在茶水桶周围,或停息在水管上。

室内蟑螂可以通过墙洞以及门、窗缝隙扩散到周围邻居,虽然扩散的范围不大。在温暖地区,它们可迁居室外,已如上述。

蟑螂很少发生大量迁移,只在环境条件发生突然变化,如洪水泛滥时,可见成群的美洲大蠊从下水道迁移,分别寻找适宜的新处所。

5.2被动扩散

蟑螂的广泛分布,有的种类遍布全球,这是它们被动扩散的结果。在当今交通日益发达,运输更加频繁的时代,这种扩散方式尤其突出。

火车受蟑螂的侵害极其严重,卧铺车厢的侵害率可高达40%,餐车更高。沿海和长江上的客轮受蟑螂的侵害也十分严重,主要栖息在食堂操作间、餐厅和客仓以及货仓。旅客随身携带的包裹、行李和其他物件以及托运的货物可能把蟑螂带上火车和客船。反之,火车上和客船上的蟑螂也可能被旅客和货物带到各地。飞机通常携带蟑螂较少,但也有发现。飞机上的蟑螂,和远洋轮船一样,可造成国际间的扩散。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3 11:29

问:室内常见的蟑螂种类是什么,如何鉴别?

答:1.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attach]1988[/attach]

[attach]1989[/attach]

头部:顶及复眼间为黑褐色,两复眼间距雄虫窄,雌虫宽。下颚须淡褐色,端部两节褐色,单眼淡黄色。

胸部:前胸背板略呈梯形,前缘几乎平直,后缘缓弧形,色淡黄,中部有一赤褐至黑褐色的蝶形大斑,后缘中部有一向后延伸的短小纵条,前缘有黄色T形小斑。翅发达,雌雄虫前翅均超过腹部末端,前翅赤褐色,后翅色稍淡。足赤褐色,前、中足股节的前下方边缘,刺的排列为A型。

腹部:赤褐色。雄虫各节侧角为直角钝圆,雌虫后端数节向后略突出呈锐状。雄虫肛上板宽大,几乎呈四方形,无色,薄而透明,两侧缘弧形,后缘宽度约为基部宽的1/3,其中央有较深的三角形切口,切口端约达肛上板长度的1/3处。尾须一对,端部细长,向两侧伸展。下生殖板宽阔,比肛上板短,几乎对称,端部平直,两侧弧形。腹刺一对,呈细长的棒状,端部钝圆。雌虫肛上板略成三角形,赤褐色,不透明,后缘具一小三角形切口,顶端钝圆,其两侧叶片端角钝圆。下生殖板中部向下隆起,两侧向上倾,形如船底。尾须赤褐色,细长,比肛上板几乎长一倍,端部尖锐。雄虫体长27-32mm,雌虫体长28-32mm。

2.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

[attach]1990[/attach]

[attach]1991[/attach]

头部:头黑褐色,有较强的光泽,仅单眼黄色,唇基赤褐色。

胸部:前胸板黑色或黑褐色,略呈梯形,前缘近乎平直,后缘弧形,中部稍隆起,表面平整并有光泽。雌雄虫翅发达,前翅黑褐色或黑色,具光泽;后翅色淡,呈黑色.前足股节前下方刺A型。

腹部:黑褐色,雄虫腹部第一节背板特化,在前缘中央长有淡褐色圆形毛簇。肛上板基部宽,端部稍窄,两侧中部到后缘略呈长方形,后缘呈浅的凹陷。尾须一对。下生殖板基部宽短,呈缓弧形,后缘中部渐呈浅的凹陷,其凹陷较肛上板后缘中部凹陷稍深。腹刺一对,略短,棒状。雌虫肛上板前宽后窄,略呈三角形,中线隆起呈脊状,两侧倾斜,后缘具三角形切口,形成左右两个叶片,端角钝圆,切口顶端尖锐。尾须一对,黑褐色。雌的肛上板比雄的小。下生殖板较大,基部宽,向端部渐变窄,略呈三角形,中部向下隆起,两侧上倾,形如船底。雄虫体长2-28mm;雌虫体长24-30mm。

3.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attach]1992[/attach]

[attach]1993[/attach]

头部:雌虫头部略大于雄虫,头顶及面部为淡赤褐色,小颚须色淡,唇基深棕色,复眼黑色,有时两复眼间有不明显的赤褐色斑。单眼色白。

胸部:前胸背板近梯形,前缘稍弧形,后缘弧形,但中央稍突出。背板表面淡褐色,并有两条黑色纵走条纹,纵条纹窄、直,没有间距宽。雌雄虫翅发达,均达腹部末端。

腹部:雄虫狭长,第七、八腹节特化,为诱惑腺的开口。雌虫腹部较宽。雌虫肛上板狭长,基部色深,半透明,后缘缓弧形,如牛舌状。下生殖板左右不对称,右后缘有一凹档,基部两侧各有一叶片,即为第九腹节侧叶,右叶末端远离凹档前缘,腹刺退化,成两个小颗粒,右边的显著大于左侧的。雌肛上板横宽,赤褐色,略呈三角形,末端钝角,侧缘斜,略向内凹陷,下生殖板宽大,表面隆起,前侧缘近半圆形,后缘弧形,全板像馒头。雄虫体长10-13mm,雌虫体长11-14mm。

4.澳洲大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attach]1994[/attach]

[attach]1995[/attach]

澳洲大蠊属于南方种类,体型较大,属于大型蟑螂,成虫体长24-25mm,通常比美洲大蠊略小,体呈红褐色,前胸背板与美洲大蠊相似,也有黄色边缘,但蝶形斑无中线向后延伸的“小尾”,前缘也没有“T”形黄色条纹。前翅前缘基部有一条金黄色条纹,这是本种蟑螂的重要鉴别特征。

5.褐斑大蠊(periplaneta brunnea)

[attach]1996[/attach]

[attach]1997[/attach]

成虫棕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不明显的赤褐色锚状斑。翅发达,伸达腹端。该类蟑螂和美洲大蠊近似。与美洲大蠊的区别在于尾须的形状,前者的短而末段钝,而后者的较长而末端很细。褐斑大蠊若虫的触角有白色的标记,中胸背板有一半透明区;第一龄若虫的腹节背板乳白色,中型的若虫有些腹节背板有乳白色的斑,而美洲大蠊色泽一致。体长:25-30mm。

6.日本大蠊(periplaneta japonica)

[attach]1998[/attach]

日本大蠊是比较小的大蠊,原产于日本,后传入国内,主要分布在北方,现南方地区某些省份也有发现。颜色深褐色至黑褐色,稍有光泽。雄虫前胸背板前窄后宽,略呈三角形,背面有不规则的浅凹陷,雄虫的宽大,中央具锚状纹。雄虫翅长,超过腹端,雌虫的不发达,仅伸达不到腹部之半。体长:20-25mm。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3 12:09

问:室内常见的蟑螂防制方法是什么?

答:1、环境防制:环境是治本措施。防制室内的蟑螂时首先要搞好卫生以及清除蟑螂栖息条件,堵洞抹缝清除蟑螂栖息地和卵鞘、蟑迹。广泛开展"八查"是指:一查桌、二查柜、三查椅、四查口(下水道口)、五查池(洗涤池)、六查案(食品加工的案板)、七查缝、八查堆(煤堆、柴堆、杂物堆)。

2、物理防制:物理防制也是杀灭蟑螂一种方法,如开水烫、粘捕、诱捕等、此法虽各地都在使用,但并不广泛,在大面积防制工作中只能做一种辅助方法。

3、化学防制:化学杀虫剂仍是杀灭蟑螂的主要手段,具有速效高效的优点,但是要防止随意提高使用浓度或滥用药物,为防止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应重视杀虫剂的复配和轮换用药,常用的方法:

3.1、滞留喷洒:可用0.03%-0.05%凯素灵水悬液,0.06%奋斗呐水悬液,0.03%-0.05%氯氢菊脂水剂, 1%残杀威等对蟑螂栖息场所进行缝隙喷洒,可有快速的击倒及致死效果并具有较好的烈士残效性。

3.2、毒饵:可用1.9%敌敌畏 、3-5%敌百虫或多或10%硼酸等杀虫剂配制的毒饵。毒饵以片剂或颗粒剂为佳,使用毒饵应将其撒布在蟑螂经常活动场所,宜量少、堆多以使害虫有更多机会取食毒饵,只要毒饵适口性好,投放的位置好,覆盖率高杀灭效果一般比较满意。

3.3、灭蟑螂粉笔:用凯素灵配成0.3%水液侵泡粉笔,在蟑螂经常出入的地方用药笔涂抹宽约3厘米的药带,在实际使用中,证明对蟑螂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3.4、触杀:当害虫经过喷药区时,微胶囊会粘着在害虫的刺毛、触角、足及身体上,然后微胶囊内的有效成份会被害虫表皮吸收而使害虫中毒死亡。

3.5、胃毒:昆虫一般有清理触角及足的习惯,在清理时会将附着在其上的微胶摄入体内,从而中毒死亡。 另外,附着在虫体上的居美微胶囊也会经由昆虫身体的接触、摩擦,而由一只昆虫传给其它昆虫,如此可以杀死那些没有直接接触药剂或藏匿起来的昆虫。

总之,杀灭蟑螂的药物和方法较多,对药物和杀灭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所防制现场的体情况而定,但必须注意不污染环境,不污染食物;对特硃的环境条件,要用不同的药物和方法来处理,这就是化学防制上采用综合措施。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3 12:16

问:白蚁的具体形态是怎样的?

答:在昆虫中,白蚁属于营巢群居的社会性昆虫。白蚁群体的成员为了适应其社会分工的需要,在形态上呈现出适应的多样性,即形态学中的 “多态现象”。 从而构成了白蚁群体中的各种个体的集合,在昆虫学中,被称为 “品级”。

(1)头部:白蚁头部的形态的适应性变异是非常惊人的。根据形态的比较,我国著名的白蚁学家黄复生教授将其区分为“原始型” 和 “蜕变型” 两大类型。前者包括白蚁群体中的有性个体(各种类型的白蚁王、白蚁后,以及长翅成虫)和工蚁;后者则是白蚁群体中的兵蚁。

A、原始型:白蚁群体中属原始型的头部的轮廓,背视都呈圆形或近似圆形;侧视,头顶拱形,而底部平。头壳中央具明显或隐约可见的头盖缝,呈Y形或T形。囟在头盖缝主干和横臂的交点上,但部分白蚁类群缺囟。触角、眼和口器均为头部的附肢。

a、触角:是白蚁触觉和嗅觉的重要感觉器官,可以自由转动。其外形呈串珠状,或称念珠状,着生于头前方额部两侧的触角窝内。由基节、梗节和鞭节三部分组成。触角的节数是随着种?不同而有差别,从11至33节不等。每一个触角节上还?生有众多的感觉毛和其它感觉器。触角的生长依靠第3触角节,即鞭节的第1节的分裂来实现的。

b、眼:是绝大多数白蚁种类长翅成虫的视觉器官,有复眼和单眼之分。复眼一对,着生于触角后头部两侧,由众多的小眼组成,有对视物的色和形的辨识能力。所有的白蚁都缺少着生于额部中央的中单眼。侧单眼一对,着生于复眼背方,只具感光能力。因为补充型生殖个体是属于幼态个体的怏速发育成熟,所以它们的眼或呈退化性发育,或完全不发育,或缺眼。 c、口器:咀嚼式,是白蚁赖以摄取食物,滋养自己的重要器官。大多数白蚁类辟的口器为朝向前方生长的前口式口器,还有少数白蚁种类的口器是向下生长的下口式口器。其从上到下由上唇、上颚、下颚、和下唇各部分组成。上唇,由上唇基与头壳相连。上颚、下颚(由一对下颚须、一对外颚叶和一对内颚叶组成)、可以开合咬钳食物,均有关节与头壳相连。下唇,从外到内由下唇须一对、侧唇舌一对以及一个中唇舌组成,由下唇基与头部相连。主要用以吞咽被上、下颚咬钳和磨碎的食物颗粒。

B、蜕变型:白蚁兵蚁由于适应其对整个群体的各种不同的防卫和保护功能,随着种类的不同,其头部的形态和口器均有了极大的变异。

背视兵蚁头壳外形有方形、矩形、椭圆形、卵圆形、梨形等,随白蚁类群的不同而定。具头盖缝,呈Y形或T形。额腺的开口,囟孔在头?缝主干和横臂的交点上,但部分低等白蚁缺囟。串珠状,或称念珠状的触角,比长翅成虫的短,9至30节不等,可自由转动。着生于头前方额部两侧的触角窝内。大多数白蚁兵蚁的眼退化,或缺眼。特化的口器和 / 或巨大的额腺分泌物是它们的主要防御装备。根据其防卫方式的不同,可区分成上颚型(或称大颚型)兵蚁(具有粗壮而长大的上颚)、象鼻型兵蚁(具发达而巨大的额腺,其在额部的开口,囟,向前突伸成象鼻状的额管)和类象鼻型兵蚁(既有发达而巨大的上颚,又有延伸成象鼻状的额管)。由于兵蚁口器特化,而致使其不能自行摄取食物。

(2)胸部:可分成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体节。每一个胸节均由一块背板、两块侧板和腹板围成,板与板之间则有皮膜相联系。每一胸节的腹面两侧各着生一对步行足。在有性生殖个体(包括原始型和短翅补充型的白蚁王、白蚁后,以及长翅成虫)的前胸和中胸的背面两侧各着生有一对大小和形状相似的膜质的翅,或残留的称为 “翅鳞” 的翅基部(原始型的白蚁王、白蚁后),或长度不等的翅芽(短翅补充型白蚁王、白蚁后)。

a、足:三对,从前至后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前足和中足较短,后足则较长。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具分节的跗节和爪组成。各节之间均有关节相连接。胫节,是各节中最长的足节,具棘刺,端部有距刺,称胫,前、中、后三足的胫距有一定的排列规律,称为胫距式。随着白蚁类群的不同,胫距的排列方式也有差别,胫距式大致有3:3:3、3:2:2等多种。跗节,具有3至5分节。有的白蚁种类,在两枚爪之间有肉质突起,称爪垫,或爪间突。

b、翅:两对,是体壁背侧的突起,而且由一组较简单的,随着科与科,属与属的不同而排列和发育程度有差异的翅脉所支持。有人注意到在同一个种内,个体与个体之间在翅脉排列(称为脉序)的细微处也多少有点不同。每一条翅脉都是由一条气管发育而成的。通常,白蚁的翅循着一条明显的基缝(称为肩缝,或翅基缝)脱落。介于胸背板和肩缝之间的翅的部分被称之为翅鳞,且其在脱翅成虫中终身存在。

(3)腹部:是容纳大部分消化管和生殖系统的坊所。腹部由带有一系列硬化板片的10个体节构成:上面是背板,下面则是腹板,这些板片由一个扩展的膜联系着;在第2至8腹节间,每一腹节两侧各有一对气孔。根据个体的内部发育和状况(有没有大量的卵和脂肪积存,是缺水还是水分充足,等等),因该膜可能不明显而板片一块接一块紧密相连,或者该膜可能十分膨胀而板片彼此分离。背板,10个,宽大于长,除第10块背板(或称肛上板、第10尾板或尾板)伸长而端尖之外。各背板均无任何附属物,而且雌、雄两性个体的都相似。第1腹节的腹板总是缩得很小或者缺如。第2直至第6节的腹板都是宽大于长,而且在雌、雄个体上都相似。雌性成虫的第7腹板(或称下阴片,生殖板或下生殖板)伸长了,而且常常把因退化而缩小了的且有种种变化的第8和第9腹板完全覆盖。雄性个体的第7腹板不伸长,第8、9两腹板不缩小。据此可以区分出白蚁个体的性别。尾须一对,2至8分节,绝大多数为2分节,着生于腹部末端两侧。有些白蚁种类在腹部腹面,靠近末端处有不分节的腹刺一对。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3 12:19

问:我国境内的白蚁分布特点是什么?

答:我国境内的白蚁分布特点是:种类和密度都有一个从南到北递减的趋势。目前,除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区至今未发现白蚁外,其它各省、市、自治区都有白蚁分布。分布的最北界位于辽东半岛的丹东,最南端为西沙、南沙群岛,东至台湾、西达西藏东南部地区。蔡邦华、陈宁生(1964)根据分布较广的几类白蚁将我国白蚁分为五区:

A、散白蚁区。北界约北纬40°,南界不明显,其北界线的气候为暖温带季风气候范围。 B、土白蚁区。北界约为北纬35°以北的山西恒曲境内,代表种为黑翅土白蚁,它广泛分布于华中、华南地区,是江河堤防、水库土坝和农林作物的重要为害品种。

C、乳白蚁区。北界约为北纬32°-33°,是东洋区和古北区的分界线。代表种为台湾乳白蚁,是华南地区房屋建筑最重要的害虫,该属的种类国内南至西沙群岛亦有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许多地方都有分布。

D、木白蚁区。北界在北纬25°左右,代表种类为堆砂白蚁,该区范围与亚热带季雨林分布区相符,主要危害房屋建筑木构件和活树木。

E、白蚁冢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南部和海南省,蚁冢高度可达数米,是典型的热带景观。

中科院黄复生等(1989)以白蚁栖居的生态地理条件为主要依据,结合种群分布和对林木植被产生的影响等,将中国白蚁区系划分为更复杂的6区19亚区,是较有影响的白蚁分布学术区系理论。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13 23:40

问:白蚁对对环境条件有选择性和适应性吗?

答:从白蚁生态学角度考虑,与白蚁有关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很多,但限于目前的研究成果,下面主要介绍土壤、温度、湿度、光线等几个重要方面与白蚁生活的关系。

(1)白蚁巢

在前面已经提到了白蚁巢的结构,以及上面讲白蚁与其它物的关系中简单介绍了与白蚁共处一巢的螱客和天敌等其它一些生物。这里介绍一下白蚁巢的生态环境。

白蚁巢是白蚁集中栖居的一个重要场所,它和其它巢外的构筑物一起构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白蚁巢群系统。即使是那些构筑无定形白蚁巢的白蚁种类的白蚁巢群系统也不例外。白蚁对白蚁巢的选址有一定的条件,那必须是隐蔽、安全、有充足食物、距离水源较近的地方。因此,白蚁巢对于整个白蚁群体而言,不仅提供了一个免受外敌入侵的安定而有保护的栖居场所。对于那些在木材或树木内构筑巢居的白蚁种类而言,其白蚁巢本身就是一个食物源,有充足的木质纤维源源不断的供给整个白蚁群体食用。对于能培育真菌的白蚁类群也是一样,其白蚁巢内的菌圃本身以及在菌圃上生长的小白球菌,就是其美味可口的食物来源。而且在白蚁的巢群系统内有其特有的生态环境,有人对那些千层纸状的白蚁巢和菌圃形白蚁巢进行过监测,发现这些白蚁巢内有比较稳定的温、湿度和较高浓度的碳酸气(二氧化碳气),这有利于抑制与白蚁共栖的对白蚁生存有害的细菌、真菌和其它生物的生长发育。 (2)土壤

除了木栖性白蚁类群可以完全脱离土壤生存外,其余的白蚁,特别是土栖性白蚁,都与土壤有密切的关系。白蚁对土壤的酸碱度有明显的选择性,白蚁比较喜欢生存在偏酸性(Ph值为4~6)的土壤环境中,在中性的环境(Ph值为7)中也能生存。但白蚁只能在弱碱性(土壤的Ph值≦8)的土壤中生存,这就是在自然情况下,碱性程度较高的沿海滩涂及盐碱地区我们就见不到白蚁生存活动的踪迹的缘故。白蚁对土壤的另一个明显的选择是土层的厚度和泥土的颗粒。通常,白蚁群体喜欢在土层较厚的泥土颗粒较细的土壤中构筑巢学和白蚁道。我们知道,在白蚁群体中担当构建任务的是工蚁或拟工蚁,它们的个体通常都比较小,由于体形的限制,它们所能衔起的泥土颗粒的大小是十分有限的,通常都是在0.05mm直径以下的颗粒。有人对土栖白蚁的白蚁巢的土壤颗粒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筛选分离,发现其中绝大多数的颗粒都是非常微小的,直径小于0.01mm的颗粒,其次是直径为0.01~1.00mm的沙粒,直径大于1.00mm的石砾只是极少数,其中最大的砂石颗粒直径也不超过10mm。所以可以肯定,土栖白蚁绝对不会在那些有石头露裸而土层极薄的丘陵山地上构筑它们的巢居的。 (3)温度、湿度

温度和水分是白蚁生命活动中必须的重要条件,也是对白蚁分布影响极为显著的重要因素。白蚁是一类喜温好湿的昆虫,其生存环境中温、湿度的变化对白蚁活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少数白蚁种类(如栖北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eratus等)之所以能生存在冬季比较寒冷的辽宁省丹东市和北京市等地(北纬40o),除了这些白蚁自身对寒冷的适应外,还因为得益于其白蚁巢的保护。但是我国冬季更冷的北纬40o以北地区就没有白蚁的踪影了。

A、温度对白蚁活动的影响:白蚁活动的最适温度,散白蚁为24~32℃,当气温降到5℃以下,或超过35℃时,就见不到它们的活动迹象;乳白蚁为25~30℃,其最低致死温度为 —8 ℃(48小时内死亡),最高致死温度为39℃;而土白蚁主巢温度通常会保持在20(冬季)~28℃(盛夏季节),春季气温回升至10℃左右时可见到土白蚁在近地表处的少量活动,同样在酷热的盛夏时节,只有在傍晚和清晨气温较低时可见到白蚁的地表活动,而在白天是见不到它们在地面上的活动的,一直要到入秋以后,当气温再降到28℃以下时,土白蚁便再恢复正常的地面活动。所以,在酷热的盛夏和寒冷的冬季很少能见到白蚁的活动。 B、湿度对白蚁活动的影响:事实上,湿度对白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白蚁群体和白蚁个体的生长发育。白蚁虫体自身就有较高的含水量,体内水分的含量超过其体重的70%。所以,白蚁需要随时补充体内的水分。白蚁巢也是一个含水量极高的场所,如土白蚁的白蚁巢内空气湿度接近饱和点,相对湿度在95 %以上,巢体的含水量可达30~40%,菌圃的含水量更高,超过40%。乳白蚁的白蚁巢体,含水量为30~37%,平均33.3%。那些湿木白蚁在树木内栖居的部位湿度大到往往能挤出水来。只有干木白蚁对水分的要求不那么高,在含水量为15 %左右的木材内就能生存得很好。

虽然说包括湿木白蚁在内的一些木栖性白蚁、所有的土木两栖性白蚁和土栖性白蚁,都喜欢潮湿的环境,但不是说湿度越大越好,在水分过多的地方白蚁也是不能生存的。所以在常年多水的沼泽地带,是没有白蚁活动踪迹的。危害堤防土坝的土栖白蚁虽然对水分要求很高,然而它们的白蚁巢通常都在堤坝的浸润线以上。乳白蚁的地下巢所处的位置、散白蚁的白蚁群体通常都不会深入到地下水位线以下。

(4)光与空气

光线和空气对白蚁的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A对光反应:白蚁的对光反应有双重性。一些白蚁个体对光的反应呈现较强的正趋向性,如在白蚁的纷飞繁殖季节,从白蚁巢群系统的出飞孔成群结队爬出并进行短暂空中飞行的长翅成虫的行为就是如此。而白蚁群体中为数众多的眼已经发育退化了的工蚁和兵蚁,则在其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负趋光性。

B空气:研究人员对白蚁巢内的空气成分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比大气中的含量(0.03%)要高出许多,高达4~5%。在这样的环境中抑制了所有对白蚁有害的好气性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也有利于白蚁巢内温度的保持。 (5)振动

一般认为,在正常生活中的白蚁,是非常怕振动干扰的。白蚁会从有振动的物体上移开,逃到相对较安静的场所。所以通常在房屋内,白蚁只蛀食木门框却很少蛀食木门,也很少蛀食经常使用的家具。


作者: 梦与天堂    时间: 2007-5-20 20:22

问:怎样鉴别毒蛇与无毒蛇?

答:毒蛇与无毒蛇处理方法不同,专业人员应掌握毒蛇与无毒蛇鉴别方法,毒蛇与无毒蛇的最可靠的区别是:毒蛇有毒牙和毒腺,而无毒蛇则没有毒牙和毒腺,只有锯齿状的牙齿。一般地,毒蛇的前毒牙长大,后毒牙短小。二者的鉴别要点见表。

毒蛇与无毒蛇鉴别要点

毒蛇

无毒蛇

有毒牙与毒腺相连

头大呈三角形

不呈三角形

有颊窝

吻尖翘起

吻钝或尖而不翘

尾短尖细

尾渐变细

通体多呈碧绿或斑纹鲜明

/

前身能竖立颈可膨胀变扁

部能竖立,颈不扩张

常主动攻击人畜

很少


作者: 梦与天堂    时间: 2007-5-20 20:27

问:抓捕毒蛇要注意什么?

答:在不便驱赶的特殊场所或特殊要求需抓捕毒蛇时需注意事项下列事项:

1)了解毒蛇的攻击性,蛇一般怕人,除眼镜王蛇和眼镜蛇外,一般不主动咬人,人们多在无意中踩上或从正面逼近和猛力抓住它时而被咬伤。眼镜蛇或眼镜王蛇,遇到人时,可竖起头部,膨大颈部,呼呼作响,主动攻击,但当设法使其疲劳后,即处于被动状态,易于捉住。

2)使用捕蛇工具:蛇叉钳、蛇叉 、套索、网兜、蛇钩、木叉和木棍等;

3)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捕蛇,须确保安全,防止被毒蛇咬伤,做好个人防护。身穿长袖衣服和长裤,脚穿高统靴或帆布鞋及厚袜等,戴好橡皮手套;    4)随时携带急救药品,要备有抗蛇毒血清、胰蛋白酶、蛇伤急救包、结扎用的带子;

5)及时将毒蛇装好 将毒蛇放人笼内时,先放蛇身,后将蛇头放人,在扎袋口或提口袋时,应先把口袋抖动几下,使蛇集中于袋底下,这样可以防止蛇突然爬出来咬人;

6)掌握捕蛇要领,在捉蛇时要胆大心细,做到眼尖、脚轻、手快,先悄悄地接近它,然后脚一顿,造成振动,使蛇突然受惊游动,趁势下蹲,迅速抓住蛇颈;立即踏住蛇尾,用力拉直蛇身,松动脊椎骨,使它暂时失去缠绕能力并处于半瘫痪状态,再将蛇体卷好,用绳扎牢蛇颈和蛇体,然后放入容器中或用棍棒挑出来;

7)在捕蛇过程中,一旦被毒蛇咬伤也不要惊慌失措,及时抢救和处理,必要时还需住院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作者: 梦与天堂    时间: 2007-5-20 20:41

问:钉螺形态结构与生活史什么?

答:1、形态:

钉螺由螺壳、螺厣及软体3部分组成。螺壳为长圆锥形,长度不超过10 mm,宽度5mm。有纵肋的称肋壳钉螺,生存在湖沼或水网地区,多呈黄褐色。螺壳表面光滑无肋的称光壳钉螺,在山丘地区多见,比肋壳钉螺稍小,大多呈棕褐色;钉螺属右旋螺类,螺旋数 5~10个。在口缘外唇的背面肋壳,钉螺有唇脊,这是钉螺与其他螺类鉴别的特点之一 。螺厣系封闭壳口的小盖,为卵圆形,附于螺足后面。前部系软体部分的前部为头、颈、足和外套膜,后部是内脏,包括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

[attach]2048[/attach][attach]2049[/attach]

图1:肋壳钉螺(A) 光壳钉螺(B)

图2 自然界中的钉螺

[attach]2050[/attach]

图3  螺壳的外形及形态数量性状测量指标示意图

[attach]2051[/attach]

WBW:体层宽; WTW:后3 螺层宽度; AA:壳顶角度; LTW:后3 螺层长度; LBW:体螺层长度; LHW:次螺层长度; WS:壳宽;LSM:壳口; LC:长胼胝长度; TLB :外唇缘厚度; HS:壳高。

图4 钉螺的软体

[attach]2052[/attach][attach]2053[/attach]

1:厣;2:足;3:嘴;4:眼;5:阴茎;6:外套膜;7:鳃;8:肠;9:前列腺;10:肾腺;11:肾脏;12:精巢;13:肝脏;14:胃;15:食管;16:纺锤肌;17:假眉;18:触角;19:副腺;20卵巢;21:心脏。

2、钉螺和其他相似螺类的鉴别。

在自然环境中孳生的某些种类螺蛳,其外形同钉螺较相似,易与钉螺混淆。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常需将钉螺与其它相似螺加以鉴别。 常见的易与钉螺混淆的相似螺类主要有:方格短沟蜷(又称海蛳)、真管螺(又称烟管螺)、细钻螺(俗称菜螺)、拟钉螺(俗称小黑螺)等(图5)。

[attach]2054[/attach]

图5 钉螺和其他相似螺类鉴别:A B C D E F G

A 山区型钉螺, B 水网型钉螺, C 湖沼型钉螺 D 小黑螺, E 菜螺, F 海蛳, G 烟管螺

3、生活史及习性

钉螺栖息于淡水水域但水陆两栖,雌雄异体,卵生。钉螺的寿命一般为1年,有的钉螺可存活2-3年,甚至超过5年。感染了血吸虫毛蚴的钉螺叫感染螺,感染螺的寿命一般不到1年,最长也可存活2年以上。钉螺整年都可进行交配,以春季交配者最多,秋季次之,夏、冬季最少,甚至停止。从11月到次年7月都可产卵,但以3-5月产卵最多。卵产于潮湿的泥土中,在适宜的温度下(20℃左右)不到一个月幼螺即可孵出。孵出的幼螺在食物丰富,气温适宜的情况下,两个月即发育成熟。钉螺喜好生活於气候温润潮湿的环境中,常在气温15-20℃ 时活动,阴雨天钉螺活动频繁,干旱时则潜伏在松土、裂缝内或草根下。主要活动于土表和5cm以上的浅土层内,虽然其本身的活动范围并不大,但可随水流漂到很远的地方,也可附着在杂草或其它漂浮物上而扩散到远处。人们穿的草鞋、牛蹄间隙、打水草或移种水生植物(如芦苇、茭白等)、运送鱼苗等也能使钉螺扩散。钉螺扩散后,遇到适宜的环境便“安家落户”、孳生繁殖,形成新的钉螺孳生地。在自然界,钉螺主要摄食腐败的植物,也摄食原生动物、藻类、苔藓和草本种子植物等。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20 20:54

问:如何鉴别死活的钉螺?

答:1、敲击法

将钉螺置于厚玻片或硬物上,用小铁锤轻击使之破碎,如未见钉螺有收缩反应,且未见新鲜软体组织者为死螺;反之为活螺。

2、爬行法

将草纸铺于平底瓷盘底部,在草纸上画上间距5cm的平行线若干条,瓷盘内加入少许自来水使草纸湿润;将钉螺置于草纸上沿平行线排列,置室温(20-25℃)下放置24小时后,观察钉螺爬动情况。若钉螺爬到线外,则为活螺;在原位不动则为死螺。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20 20:57

问:感染性钉螺鉴别的方法是什么?

答:1、压碎法

将查螺捕捉的活钉螺置于载玻片上,另用一张较厚的玻片将钉螺轻轻压碎,然后在螺体上加一滴清水,将钉螺置于解剖镜或显微镜下,用解剖针拔开外壳,依次撕碎软体组织,发现血吸虫尾蚴(双尾蚴)、子胞蚴即为感染性钉螺。

2、逸蚴法 将钉螺放在指形试管内,每管放一只钉螺,管内加水近满。用尼龙纱罩盖好(防止钉螺外爬)。在20-25℃环境下放置4-8小时后,在灯光上用肉眼或放大镜检查水面有无摆动或停止活动的血吸虫尾蚴。如无法鉴别,可用白金耳或细铁丝环钓取表面水滴于玻片上,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证实。对于待检钉螺数量较多,感染率又不高时,可用较大的试管,每管放10只钉螺,对检出有感染性钉螺的试管,再进行单个螺逸尾蚴的方法分离感染性钉螺。由于有时钉螺体内的胞蚴尚未发育成尾蚴,难逸出,因此逸蚴法检出率往往低于压碎法。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20 21:05

问:物理灭螺的方法是什么? 答:1、垦种灭螺

垦种灭螺是结合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发展生产,改变环境消灭钉螺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湖沼地区的湖滩、河滩和江滩。

(1)矮围垦种:因筑高堤而影响蓄洪、泄洪,或因人力、经费等不足,暂不能筑高堤垦种的湖滩、洲滩,可在秋季退水后修筑高出滩面1.5m左右牢固的矮堤。矮围内的滩地尽可能深耕细耙,种植夏季早熟作物。矮堤工程需工不大,投资不多,既可获得一季收成,又可起到灭螺效果。每年秋季退水后,对矮堤进行维修加固。已垦地方必须年年耕种;不能垦种的地方,要人工改造或进行其他方法处理,以巩固灭螺成果。

(2)不围垦种:在地势较高不需围堤即可保证一季收成的湖滩、河滩、洲滩,可采用不围垦种的方法灭螺。在每年秋季退水后,成片地开滩地,种植一季夏季早熟作物或蔬菜如萝卜、甜菜等,以及黑本草(奶牛饲料)等。垦种要每年不断地反复进行,并对坑洼地进行平整和开沟沥水,做到水退滩干,雨停沟干,把耕、耙、种、管、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起到灭螺的效果。

(3)堵湖汊垦种:在汊口较小,汊内有较大耕种面积圈套的湖汊,可采用堵 湖汊垦种的方法灭螺。汊内平整土地,连年垦种旱作物,以改变钉螺孳生环境,达到既消灭钉螺又发展生产的目的。

(4)高围垦种:对生产价值大,投资相对地较少,修筑高围堤又不影响蓄洪的湖滩、洲滩,可采用高围垦种的方法灭螺。这种方法对灭螺和防止血吸虫病的效果都较好。垦种要切实做到成片的深耕细耙,尽可能不留边角。尽可能种旱作物。无论种植何种作物,都要以不合钉螺造成新的孳生环境为原则。垦种要连续数年,方可保证灭螺效果。

2、结合水利、水产养殖水淹灭螺

结合水利、水产养殖水淹灭螺,是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的一种有效方法。

(1)堵湖汊蓄水养殖:在汊口较小,汊内地势低洼的湖汊,可采用堵湖汊蓄水养殖水淹的方法灭螺。秋季退水后在汊口筑堤建闸,控制水位,汊内蓄水结合水产养殖灭螺。水线以上的有螺地带,要结合改造环境、垦种或药物等方法灭螺。

(2)修建山塘、水库:在有螺的山凹或山间小盆地,可结合治山、治水修 建山塘、水库,使有螺的地带长期水淹,改变钉螺孳生环境,使钉螺不能生存繁殖而渐趋死亡。

(3)开挖鱼池:湖沼地区垸内易积水的低洼湖滩、近居民点的小块荒滩,可以开挖鱼池,结合养鱼水淹灭螺。筑池岸时,先将滩地表面20~30cm的有螺草土铲起,堆在拟筑池岸片的中央,然后在拟开鱼池内逐层挖深,把挖出的土层堆在拟筑池岸片的上面和两边,打紧压实。铲表面草土时要整块铲起,铲后清扫1~2遍;运土时防止钉螺漏掉;池岸两边要覆盖无螺土,厚1~2cm,岸顶盖无螺土1m以上,打紧压实,严禁把有螺草土置于池岸的外层,还要防止钉螺从池岸裂缝中爬出,影响灭螺效果。

3、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土埋灭螺

(1)开新填旧:这是一种灭螺较彻底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旧沟两岸的有螺草时土铲去10~15cm,推至沟底,清扫1~2遍,然后按水利规划开挖新的排灌沟渠,将掘出的无螺土填入旧沟中,厚度至少30cm,打紧夯实。新旧沟的距离不宜小于1m。

(2)移沟土埋:方法是将一岸的有螺泥土连同草皮铲下一层,堆在另一岸的下角,再将铲去泥草一岸的新土逐层铲下,加在堆有草皮及有螺土的上面,培成沟形。培上的无螺土至少30cm,并打紧夯实。

(3)挑土填埋:对水利上无用的坑、塘、废沟、洼地、小河等,采用挑土填埋改为田地的方法灭螺。这种方法既可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又可扩大耕地面积。土埋时,底部水量较多,则预先将大部分水排去,然后将周围的有螺草土铲下15cm以上,堆放于底部,上面覆盖无螺土30cm以上,并打紧夯实。

(4)开沟平整:此法适用于堤套、防浪林、芦滩等环境的灭螺,将灭螺地区分成若干小区,从区外开沟取土填埋。对高低不平的堤套,可先排水、填平坑洼,然后从堤套中间开治沟。在防浪林采用此法时,还要同时清除树上、树根处的钉螺,以免形成新的有螺沟。开沟时分层取土,铺压时有螺土在下,无螺土在上,耙平、夯紧、压实。

(5)抽槽土埋:此法适用于小型河道和定型沟渠。方法是先排水,使水位降至常年水位以下,在河岸边及沟渠底部抽槽,其宽度与深度以能容纳河、沟两岸铲下的有螺草土为度,然后自下而上铲有螺草土15cm,使其落于槽中,清扫已铲去草土1~2遍,全部推入槽中,再盖上无螺土20cm以上,夯紧打实。

(6)吸淤填埋:方法是枯水季节将挖泥船停靠在水边,安装管道直通有螺地带,吸淤逐片填埋,厚度须覆盖有螺草土50cm以上。此法效果较好,可一举消灭钉螺。

(7)培田埂:方法是就近取无螺土,培于有螺的田埂边或田埂上,并夯实打紧,使田埂加厚加高,把钉螺埋入埂内,培无螺土的厚度要在30cm以上。

(8)水改旱灭螺:此法是消灭水田钉螺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其做法是将水田改种旱作物,毁掉所有的水田。水改旱3年后,如钉螺完全消灭,在无螺扩散的情况下,还可根据粮食产品结构,再部分地改种水稻,亦可进行水旱轮作。

4、复杂地形的灭螺方法

(1)山间谷地及洼地:方法是开沟引流,降低水位,清理环境,用药物喷洒或浸杀灭螺。如水量较多,积水面积较大,可筑圩、蓄水或建成水库,改变环境。

(2)石芽地、山脚崩积石;这些地方环境复杂,杂树、荆棘、野草丛生。处理方法是:砍除杂树、荆棘、野草,再剔净石头上或石缝内的青苔、浮泥,然后用药物喷洒或浸杀2~3次。

(3)石砌环境:包括石块垒成的田埂、田后壁、沟壁、石坝、石护坡、围墙、桥墩、码头等,石缝中长满青苔和杂草,适宜钉孳生。处理方法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折除或重砌成水泥嵌缝的石壁。对无法拆除或重砌的地方,剔除石缝内的杂草、青苔,用药物喷洒几遍,再用三合土或快干水泥嵌缝。

(4)树丛、竹蔸:在河沟边或山脚一带的杂树、竹子的根部常有钉螺孳生。处理方法是:吹伐老树、老竹子,并对留下来的竹、木也要砍除根部侧枝。在清理地面后,用药物喷洒或浸泡,再用沙土覆盖厚15cm。

(5)山涧溪流和大型排洪沟:山涧溪流和大型排洪沟由于雨季水流湍急,一般不适宜钉螺孳生。但是由于 溪沟弯曲,水流不畅,沿途卵石密布,杂草或灌木丛生,在一些地段有数量不等的钉螺孳生,但分布极不规则,处理方法是:疏通或拓宽河道或栽弯取直,增加流速。清除杂草、灌木或石块;对清理过的环境,用药物喷洒或浸泡。

(6)荒山坡、草坪: 在大山区常有大片的有螺荒山坡和草坪,其间多有杂树、乱石存在。处理方法是:先进行铲草皮坑埋或堆埋,然后开挖排水沟,使地面经常保持干燥,并用灭螺药物多次喷洒,以灭净残存钉螺。

(7)梯田:钉螺主要孳生在梯田的后壁上。处理方法是:结合当地习惯,如劈田梗除草、除虫、沤肥等,将铲入田内的有螺草土与灭螺药一起进行沿边浸杀。对铲过草皮的田壁再用灭螺药物喷漆洒2~3次。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20 21:08

问:蜗牛主要危害是什么? 答:大部分的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适应性极广,生活于潮湿的灌木丛、草丛中、田埂上、乱石堆里、枯枝落叶下、作物根际土块和土缝中以及温室、菜窖、畜圈附近的阴暗潮湿、多腐殖质的环境。为害广、食量大、生活力强,具有坚硬的外壳保护,防治难度大。蜗牛取食的寄主作物种类有58科206种之多,有麻类、棉花、豆类、玉米、大麦、小麦、蔬菜、烟草、瓜类、花卉等,一年中以春、秋两季为害最重,蜗牛啃食农作物,主要取幼苗、叶片或其他幼嫩器官,形成较大的缺刻和孔洞,苗期发生重时可咬断嫩茎、食光叶片,造成缺苗断垄;作物生长中后期受害,结荚率下降,粒重轻,品质低劣,在种子出苗时便有可能被蜗牛咬断,使种子发芽不全,同时分泌黏液,留下有害的粘液,影响授粉,每年会给农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非洲大蜗牛,又被称为国际“田园杀手”,是我国禁止入境的危险性植物检疫二类有害生物,原产地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奔巴岛,马达加斯加岛一带。作为人类的食物、宠物以及动物饲料等引入,已扩散至18个国家。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可能是由一新加坡华人所带的植物而引入福建的,后被作为美味食物,被引入多个南方省份,现己扩散到广东、香港、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危害草本、木本、滕本植物100多种,咬断各种农作物幼芽、嫩枝、嫩叶、树茎表皮,成为危害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也是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可传播肝吸虫、结核病、嗜酸性脑膜炎和人畜共患的广眼线虫。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20 21:21

问:蜗牛的防治药物是什么? 答:1、四聚乙醛:有6%密达颗粒剂、6%蜗怕颗粒剂、5%梅塔颗粒剂等,毒性:小鼠口服半致死量283mg/kg;小鼠经皮半致死量>5000mg/kg;不引起致畸致癌作用。每667㎡:350—500g,施法为地面撒施。 2、灭梭威:灭旱螺2%饵剂,用于防治旱地、温室的蜗牛,每667㎡:500-600g。 3、甲萘威+四聚乙醛 30%除蜗净(除蜗特)母粉,用于防治棉花田蜗牛,每667㎡:250-500克,施法为毒饵撒施;6%蜗克星颗粒剂,用于防治农田蜗牛,每667㎡ :567-750g,施法为地面撒施;6%除蜗灵毒饵,用于防治旱地蜗牛,每667:650-700g,施法为配成毒饵撒施。

4、速灭威+硫酸铜:80.3%克蜗净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旱地蜗牛,每667㎡:250-300 g,施法为喷雾,限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使用。 5、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对叶面喷雾。

6、生石灰:在沟边、地头和农作物行间撒施生石灰(5—7.5 kg/667㎡),可有效地抑制其孳生和为害。

7、1.5-2.5%四聚乙醛+5%砷酸钙混合饵剂:杀蜗牛效果好。

8、茶籽饼粉与敌百虫配成3%~6%的毒饵:每667㎡:2.5 kg。 9、其他 50%辛硫磷、80%敌敌畏、40%氧化乐果等1000~1500倍液,每隔5~7天喷洒1次,连续3~5次。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20 21:23

问:鼻涕虫是害虫吗? 答:蛞蝓(kuoyu)(Limax)学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腹足纲,肺螺亚纲,柄眼目,蛞蝓科。又名蜒蚰,俗称鼻涕虫,又叫粘线虫、托胎虫、鼻泪虫、软蛭等。其种类很多,分布很广。广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和北非。我国有数十种,多分布于长江流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黄蛞蝓、野蛞蝓、网纹蛞蝓、高突足襞蛞蝓。

蛞蝓喜食植物,为农业的害虫,也是家畜、家禽和某些野生动物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蛞蝓食性很杂,喜食幼嫩多汁植物和地衣、菌类等,除草坪外,可危害甘蓝、花椰菜、大白菜、小白菜、菠菜、牛皮菜、茄子、番茄、豆类、棉、麻、烟草等多种作物及杂草。以齿舌刺刮叶片危害,受害植物叶片被刮食,并被排留的粪便污染,菌类易侵入,使叶片腐烂。大发生时,叶片被吃,仅剩叶脉,严重时可导致植物枯死。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痕。有时在室内厨房也有发现,常在食物上爬,留下银白色粘液的痕迹,令人厌恶。春秋两季发生为害严重,4-5月份,雨水较多,田间湿度较大,蛞蝓将会加重为害。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20 21:26

问:蛞蝓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答:防治蛞蝓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根据其生活习性,进行综合治理。

(一)物理防治

1、种植前彻底清除地边田间及周边杂草、石块和杂物等可供蜗牛栖息的场所。排干积水,耕翻晒地,降低土壤湿度,防止过度潮湿,恶化蛞蝓的栖息场所,制造不利于蛞蝓发生的栽培条件;种植后及时铲除田间、地边杂草,清除野蛞蝓的孽生场所。采用地膜栽培,有利蔬菜生产,可明显减轻蛞蝓的为害。

2、利用其在浇水后、雨后、清晨、晚间、阴天爬出取食活动的习性,人工用铁丝串捉。

3、除草松土,使部分卵块暴露于日光下晒裂或被天敌啄食。

4、在沟边,苗床或作物间于傍晚撒石灰带或在为害区地面撒草木灰,每亩用生石灰7-7.5公斤。阻止蛞蝓到墒面为害叶片,这样蛞蝓爬过后粘有石灰或草木灰就会失水而死亡;

5、蛞蝓在北方为侵入性害虫,往往通过施用南方生产的椰子渣等饼肥或通过施用鸡粪(使用鸡饲料时,鱼粉中带有的蛞蝓虫体或虫卵,常掉落于鸡粪中)而传播,所以有机肥应彻底腐熟后才能施用,最好进行高温堆肥。 6、诱杀:堆草诱杀,人工捕捉。收割绿肥后,可每隔133~167cm,放置绿肥一小堆,每日清晨翻开绿肥堆,即可捉到大量蛞蝓,也可于傍晚撒菜叶作诱饵,翌晨揭开菜叶捕杀。

(二)化学药剂防治

1、撒毒土

种子发芽时或苗期,在雨后或傍晚每亩用6%密达杀螺颗粒剂0.5一0.6kg,拌细砂5—10kg,均匀撒施。撒施在蛞蝓出没的地面,效果比较好,但一定要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种类农药。也可用白菜叶等拌上述农药进行诱杀。

2、喷洒防治

(1)若蛞蝓为害面积不大,可用200倍盐水喷于叶面或根系附近防治;为害严重的地块可用灭蛭灵800~1000倍液喷雾。 (2)夜晚喷施70~100倍的氨水,可杀灭野蛞蝓,同时达到施肥的目的。 (3)在蛞蝓早晚活动时,浇洒茶饼液剂。用茶饼粉0.5kg加水5kg浸泡1夜,过滤再加水至50kg喷洒。

(4)喷施灭蛭灵倍液。灭蛭灵是由10%硫特普和30%敌敌畏混合制成,具有触杀、熏蒸、内吸等杀虫作用;或撒施6%密达(四聚乙醛)颗粒剂,每公顷用量为7~10kg混合干砂土150~225kg。

(5)施用蜗牛敌毒饵诱杀。蜗牛敌即四聚乙醛,对蛞蝓有强烈引诱作用。用蜗牛敌0.3kg、饴糖(或砂糖)0.1kg、砷酸钙0.3kg混合后,再拌磨碎的豆饼4kg即可,拌时应加入适量的水,使毒饵成颗粒状。傍晚时撒在草坪中,夜间野蛞蝓外出活动,食后即中毒死亡。

(6)其它:“苍菖合剂”是较理想的防治药物,防治效果达98%以上。其处方为苍术300克、菖蒲300克、枫球300克、椒叶150克、遍地香150克、木天蓼300克。上述药物可研末或用15公斤水煎汁。药粉或药汁可撒或喷于240平方米的地面上。地湿可用药粉;地干可喷药水。

(三)、生物防治

1、鸡鸭啄食,有条件的地方可放养鸡鸭等动物,可啄食成幼螺及螺卵,效果较好。但要注意作物的幼苗期和结实期,以防得不偿失。

2、保护和利用天敌 如步行虫、蛙、蜥蜴等。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20 21:29

问:餐厅操作间的蟑螂虫害的综合管理方法是什么? 答:蟑螂虫害的综合管理

1、环境生态治理

⑴ 堵洞抹缝:墙上裂纹和孔洞用水泥、石灰抹平,对破损的瓷砖应更换修补,及时修缮漏水笼头,堵塞各类废弃的开口管道。

⑵ 搞好环境卫生:地面、案板、灶台、橱柜内无食物残渣、糖汁、奶液等,及时处理垃圾、杂物,清扫死角,清除蟑螂粪便、残骸和卵鞘,保持环境整洁。

⑶ 保管好食物,减少蟑螂食源:过夜的食品,特别是面点和甜食等含糖食物必须放入冰柜或密闭的容器中存放;用过的餐具及时清洗,打烊后须将地面和排水沟冲洗干净,无食物残渣和积水。

2、PMP施工

⑴ 首次施工要全面详细检查蟑螂栖息、孳生部位、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其主要检查的部位有:门、墙壁、吊顶、操作台、案板、厨柜、吊柜、更衣柜、办公桌等物品的各种缝隙;饮水机、开水器、压缩机(冰箱、冷柜、冰柜等);醒发柜、保洁柜、柜台、货架;各种管线缝隙、线槽、电源插座、灯槽孔洞、线槽过吊顶缝隙、配电箱等。

⑵ 滞留喷洒:对适宜化学药物喷洒灭蟑的部位,可用60倍稀释的大功达(8%高效氯氰菊酯),用手动式压缩喷雾器,线状,对蟑螂活动、栖息地进行滞留喷洒,50ml稀释液/㎡。

⑶ 投放毒饵:对不能喷洒药物灭蟑部位可投放杀蟑胶饵。点状施药于缝隙、边角、孔洞、转角、电器及设备内部等蟑螂出没、隐藏处;每点0.1克,按每平方米4~8点(或每0.5m直线距离投放0.1克)之量处理。

⑷ 对不便喷药、投放杀蟑胶饵的部位可布放捕蟑盒,内置新鲜甜面包做诱饵,晚放晨收。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26 12:01

问:垃圾填埋场消杀的方法是什么? 答:城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不能得到及时和科学地处理,将成为苍蝇滋生、栖息的温床。在城市生活垃圾实施运输、填埋时,不可避免垃圾的部分和短期暴露,管理较差的地区垃圾填埋场甚至完全暴露,从而成为蝇类的重要场所。根据调查结果,垃圾中转站、垃圾堆和填埋场的蝇幼虫孳生频率较高,是市区蝇类的主要孳生场所;垃圾箱、垃圾通道孳生频率虽略低,但因其数量大,遍布城区各处,也是城区蝇类孳生的重要场所。

垃圾填埋作业的日覆盖是杜绝苍蝇滋生繁殖的主要方法,药物防治则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掌握苍蝇栖息活动特点与规律,配以科学的灭蝇技术,才能以最少的药物和人力达到最有效控制和降低蝇密度的效果。对各垃圾收集站,或在垃圾装车、垃圾入场卸车后对垃圾进行滞留喷洒或热烟雾处理,可以达到杀灭成蝇和幼虫的效果。填埋场区苍蝇滋生源的控制,通常采用低毒、高效、价廉的杀虫剂进行大面积覆盖式滞留喷洒,同时辅以毒饵进行诱杀。 杀虫剂合理复配是垃圾填埋场消杀的主要手段,然而为防止蝇类产生抗药性,复配剂必须轮换使用,才能有效控制蝇密度。目前,常用的灭蝇药物主要是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的复配剂。消杀器械选用在大面积灭蝇时,最好选择喷雾式消杀车,车后装有消杀机。这种消杀机的特点是喷射程远、药雾密度效率高,对大面积消杀作业十分有效;背负式喷雾消杀机,适合小面积灵活消杀作业;便携式烟雾消杀机,适合蝇密集而环境密闭的地方使用。

在垃圾填埋作业现场通常采用复配药液定时、定点、定期大面积杀虫及进行喷雾处理。在场区的办公楼及场外居住环境采用定期、定点施放苍蝇毒饵进行控制。在苍蝇繁殖高峰季节,应扩大施药面积,进行全面的施药处理。灭蝇时间在早晨6∶00~7∶00 及傍晚18∶00~19∶00 左右。此时由于气温不高,湿度较大,照度不强等苍蝇活动较弱,飞行距离短,因而是灭蝇的最佳时机。

喷雾时喷射角与水平方向控制在±30°之间,人均喷射范围控制在5 m 左右。在垃圾平面上作业时, 喷药人员排成一行; 在垃圾边坡, 人员按上、中、下排成一行。喷雾时应步调一致, 行动迅速, 交叉喷射封闭苍蝇逃逸路线。 速杀药剂应快速、较大范围喷射;而滞留药剂的喷洒则要求喷雾严密、不得喷向空间,注意减少化学杀虫剂对地下水和大气环境的污染。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26 12:04

问:食品行业鼠类的综合管理方法是什么?

答:因为食品行业遍布城乡,环境不同,老鼠种类也不同,生物学特征及生活习性各异,不可能有同一的适合于全部害鼠管理程序或模式。应根据其不同的环境、鼠的种类、危害程度等现场勘察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鼠类管理程序,必要时可用粉板法确定鼠种、密度、走向及侵入点等。综合管理方法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类:

1、环境管理法

在做好环境和生产卫生的基础上,保管好食物和水源,彻底清除鼠类可隐蔽的场所,堵塞好新旧鼠洞,电缆沟、下水道阴井口应布放防鼠网,修缮门窗、封堵各种管线孔洞,窗上安装防鼠网,切断鼠类进出通道,杜绝老鼠的入侵和栖息。原料库、成品库、车间等重点场所应设防鼠门窗和防鼠板,确保各种缝隙均小于0.6cm;原料库、成品库的物品应排列整齐并且离墙离地30 cm以上,既减少鼠的危害,又便于我们灭鼠。建立出入库的检查制度,防止老鼠夹带扩散,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并封闭管理。

2、物理管理法

即用捕鼠器械来捕杀老鼠的方法,常用器械有鼠夹、鼠笼、粘鼠板等。器械灭鼠法的特点是安全、卫生,便于彻底及时清理死鼠,目前主要用于较小范围和一些不能用药物灭鼠的地方的鼠害防治。一旦发现鼠迹,应在老鼠经常活动的处所布放鼠夹、捕鼠笼以及粘鼠板及时给予捕杀,如鼠密度较高时也可在夜晚老鼠活动的高峰期采用电子捕鼠器进行捕杀。无论采用那种捕鼠器械都必须注意安全和掌握鼠的活动规律。

3、化学管理法 这是最常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达到控制鼠害的目的。在厂区范围内的围墙边、厂房周围设立毒饵站,并定期投入灭鼠毒饵,如发现毒饵已消耗应及时补充,并及时清理死鼠。一般杀鼠剂可分为急性杀鼠剂、慢性杀鼠剂、熏蒸剂、驱鼠剂和不育剂。现急性灭鼠药已明令禁止使用,慢性杀鼠剂又叫抗凝血杀鼠剂,目前使用最广的是溴敌隆,敌鼠钠盐、氯敌鼠、杀鼠醚、大隆、杀鼠灵等。熏蒸剂和驱鼠剂只在特殊环境中使用,而不育剂尚在试验阶段。

4、生物管理法

利用老鼠的天敌如猫、狗等进行捕鼠,可以管理老鼠数量,但其同样带来卫生危害,并且消耗一定量的食物造成浪费,建议食品加工行业不要采用此方法。 老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具有在较大范围内迁徙能力,因此应采取综合管理的方法控制鼠害,不仅应根据鼠害特点,采取多种灭鼠方法在厂内立体灭鼠,而且还应将灭鼠范围扩大到厂外,并充分利用老鼠的天敌减少周边环境的鼠害。以防止老鼠漏网及邻近老鼠迁入。


作者: 风平浪静    时间: 2007-5-26 12:09

问:医院有害生物管理方法是什么? 答:医院中各类患者云集,各种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属于重度污染环境,也是传染病高发区。在医院中建筑结构复杂,人群比较密集,极易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对有害生物而言,食物来源丰富、温湿度适宜,栖息繁衍场所条件优越,造成害虫种群密度高,导致了媒介昆虫传播疾病机会的增加,同时增加了防制工作的难度。只有加强有害生物管理工作,才能消除有害生物本身的危害,同时减少院内人员二次感染,防止疾病传播。

虫害控制范围:飞虫,如:蚊子、苍蝇;爬虫,如:蟑螂、老鼠、蚂蚁、跳蚤、臭虫等。

防制手段:根据虫害情况和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防制,如:生物、化学、物理、综合等方法。 用药原则:在保证防制质量的前提下,要根据医院特点,所选用的杀虫剂必须要有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文号,不但要考虑到对卫生害虫杀伤力强,击倒快,药效长,使用时安全可靠,无异味,对环境无污染,对家具、用品无腐蚀,更要考虑到住院患者的身体情况,比如呼吸科、皮肤科、器械手术室、儿科以及妇产科等。

控制周期:根据有害生物的生活特点,以一年为一个控制周期,采取定期作业,其优点为用药的周期性合理、用药品种适宜及用药量科学,在防制期内就能有效控制鼠、虫密度,达到卫生部门规定的标准,工作效率高。

1、环境调查: 作业技术人员应熟悉了解所有作业防制区域内的建筑环境,重点了解虫害活动高发区域的具体情况,如病房楼、门诊、配餐区、太平间等,并依照爱卫会制定的有害生物防制标准,以及医院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虫害防制方案,同时应特别注意作业区域建筑内的防鼠、防蚊蝇设施是否健全,按照卫生管理部门的要求,提出改进建议。 2、鼠类控制:

防鼠:观察内外环境是否有鼠洞、鼠尸、鼠粪、鼠迹,应及时封堵和清理;生活垃圾要集中管理,及时清运,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尽量不留卫生死角。

灭鼠:根据老鼠的生活习性和各种不同环境,进行不同的对应措施。

物理防制:在鼠类经常出没的地方,选择性地布放鼠笼、鼠夹或粘鼠板。

化学防制:在适合使用鼠药的场所,可选用毒饵、毒水、毒粉以及烟熏堵洞的方法,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鼠药。 及时清理鼠尸,采取焚烧、深埋的方式,必要时应对死鼠所在地进行消毒或喷洒杀虫剂进行灭蚤。

3、灭蟑:以综合防制为原则,以化学防制为主。

观察蟑情:医院的蟑螂主要栖息在病房床头柜、医护值班室、营养配餐室、厨房等。

化学防制:

(1)滞留喷洒:采用悬浮剂、乳油、水剂、粉剂等杀虫剂,必须注意所选用的杀虫剂应毒性低、安全、对环境无污染,对皮肤无刺激。

(2)毒饵:投放在机械设备内层、电闸箱、抽屉、床头柜、更衣柜、文件柜等处不能喷洒滞留物的地方。

(3)粘蟑板:在一些不宜用药的场所,可选用布置一些粘蟑板。

(4)烟剂熏蒸:在库房、地沟、垃圾房等处,燃放烟雾弹。

4、灭蚊蝇:

物理防制: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做好垃圾的处理工作,检查清理小型水体,减少蚊蝇的孳生地;检查防蚊蝇设施以及安装有效防蚊蝇器具,比如:灭蝇灯、粘蝇条、捕蝇笼、防蝇帘、风幕机等。

化学防制:包括墙体滞留喷洒、空间喷洒、小型水体灭孑孓处理。常用药物为奋斗呐悬浮剂(氯氰菊酯)卫害净悬浮剂(高效氯氰菊酯)、海利残杀威乳油、灭蝇净乳油、烟雾弹、双硫磷灭幼剂等。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www.cdcman.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