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浅谈疾控中心的现状和发展思路

加精,如果能多提点对策就更好了.

TOP

年收入700W,人员48人,再加点项目经费,你们中心日子挺滋润的.

TOP

楼主写得好!!垂直管理这点似乎是所有疾控人的愿望!公务员管理是所有疾控人的梦想!
你到底爱谁? 你爱谁到底? 到底谁爱你? 到底你爱谁? 爱你谁到底?

TOP

年收入700万,职工48人还在叫穷,我们只好去讨口了,本中心58人,财政编制25人,超编33人,财政拨款30万,单位创收130万(毛收入),年支出150万,可是工作还必须干好,我们该怎样过呢?
能明心即是修佛,既见性何须参禅。

TOP

防病人才必须选精兵强将 成就一番事业,人才是第一位考虑的,缺乏人才,事业就是空谈。防病部门要想保证职能正常发挥,必须解决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综合素质问题。现在卫生防疫队伍不是人的数量问题,而是人的质量问题。要使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发展,必须首先解决人的问题。所用的人必须经过良性竞争上岗的,革除关系人、“因人设岗”等痼疾。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无作为,人才匮乏、庸才充斥的问题不会解决,再好的房屋和设备,再多的经费,再好的道理,都不会使疾病预防控制的职能正常发挥。优化人才结构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最艰难的问题,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反腐败才会见成效。 设立卫生监督机构符合执法公正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首先肯定,卫生防疫站行使卫生监督的权力,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做出一些成绩。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卫生防疫站执法,政事不分,使执法显失公正。现在许多地方卫生监督成为一个独立的执法的主体,不等于问题得到解决,只有当卫生监督机构彻底扯断与疾病控制机构的经济联系,才能从根本上纠正政、事不分的问题,才能树立起执法公正的形象。扯断这种经济联系,没有政府强有力领导,没有社会有效的监督,政、事分开只是流于形式,两个牌子一“家”人,改革初衷不能兑现了。 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均应强化属地管理 长期以来,卫生防疫工作无论是卫生监督还是疾病控制都基本采取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由于分工不明确,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对本位有利的事,有重复监督和服务的现象,没有利的事,又往往出现死角。 上一级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机构在专业职能上,要高于下一级,对下一级的工作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对下一级的难题有解决、处理的能力。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应本着经济、高效原则,按照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统一性的要求,实施属地管理。区域卫生规划不应当忽略卫生防疫机构的改革和重组。有人建议,结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卫生监督由分级管理向属地管理转化疾病控制也应当采取这种方式,管理权应当逐渐过渡到由地市级疾病控制机构。有人或许会担心由地市级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机构包揽过去区级的工作,使权力过于集中,一旦出现问题波及面会很大。 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判断事物要权衡利弊,在比较中做出选择。从公安、法院等执法部门的实践证明,属地管理存在的缺陷,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加强社会有效监督可以克服。 城市区级卫生监督、疾病控制机构的归宿 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延续传统的工作模式或套路,已不合适。有人认为,城市卫生监督采用属地管理后,不设区级卫生监督机构 如果卫生监督、疾病控制采取地市级属地管理,那么区一级卫生防疫站分化之后,其工作人员面临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区卫生监督人员归属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疾病控制和检验人员一部分归属地市级疾病控制机构,另一部分转入社区医疗机构,担负基层疾病控制的基础工作。 然而,目前分离出来的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只有防病、监测的服务功能。生存法则使它的当务之急寻求的是强化、扩大自己的服务功能。许多地方的疾病控制中心成立后,领导者忙着在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方面做文章,极力兴办类似医院的机构来。尽管理论上说预防医学诊疗服务要在与医疗工作范围不重复的原则基础上,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需求,开展疾病的防治的有偿服务性工作。但是,界定、规范卫生服务范围是很难的,在利益驱动下,必将会出现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机构争夺病源的问题。出于维持疾病控制人员“吃饭”的实际考虑,拓展这种有偿服务,无论从卫生资源配置看,还是从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机构的实际的服务能力考虑,都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笔者认为,当卫生服务市场出现失调或无序时,政府必须出面对基层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必要干预,以强化疾控机构的应有各项公共卫生职能,保证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和工资。 医疗机构负有疾病预防控制职能是防治结合的最佳方式 《决定》指出:“发展卫生事业要从国情出发,合理配置资源,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城市区级疾病控制机构应当融于医疗机构中。许多国家社区疾病防治一直由当地医院承担,按各自的专业特长有选择地担负疾病控制的工作内容。美国社区多没有专门的防病机构,防病、治病的工作,都按市场经济规律,以多种形式由医疗机构承担。 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我国社区医疗机构也应当承担起基层疾病控制的任务。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在审核、审批医疗机构时,应当检查是否承诺和兑现了这一职能。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一、二、三级医院的防保科或街道卫生院一直在承担疾病控制的基层工作。在此基础上,应当逐步扩大职能,丰富其内涵,使社区医疗机构逐渐完善疾病控制的基础职能。 到那时,基层疾病控制部门,既是医疗机构的科室,又是属地一级的疾病控制中心的“网底”,在预防和控制各类疾病方面,要与属地一级的疾病控制机构对口衔接,职能有机互补。 社区内各家医疗机构在承担疾病控制工作时,避免“小而全”的分散经营方式。基层疾病控制的全部职能可由区域内几家医院分工承担。 笔者认为,城市疾病控制属地管理后,原来的区级疾病控制机构融入医院有以下优点:①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简化管理,优化服务结构、节省资源,提高了效率和质量。②医、防人员“联姻”后,有了一个共同的“家”,有共同的服务对象和共同的利益,使他们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优势互补,信息互通。③我国长期以来,困扰卫生工作的疾病预防与治疗严重脱节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社区卫生服务“防、治、保、康、教、计”六位一体的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尽管如此,人们对基层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融合仍顾虑重重,甚至不敢跃雷池一步。思维惯性使他们认为,当前慢性病、艾滋病等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意外伤害等如此重负,况且,医疗机构长期重治轻防,如果基层疾控中心在这种情况下转型对工作不利,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有道理,但是可以克服。理由是:①基层疾控中心消失,其职能由医院取代,这种职能必须以相配套的政策、法规、行政年终检查、考核等手段强制性地确立下来。②由于地市级疾控中心职能的加强,它直接与医疗机构发生业务关系,减少了中间环节,促使基层医疗单位的疾控科室的工作很快上水平。③卫生监督机构监督医疗机构的疾控科室开展相关的服务性业务工作。④随着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作用的加大,保险机构为了降低付保费用,自然会积极支持医疗机构开展疾病一、二、三级预防工作。⑤计划免疫和非计划免疫工作有一定的经济利益,医疗单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⑥健康逐渐成为居民就业的必要条件,加上社会医疗费用的上涨等,居民自我保健意识逐步提高,促使医疗机构的疾控部门开展一级预防的各项服务性工作有市场。⑦在医疗市场中,各医疗部门为了自身在社会影响力,必然要积极开展一级预防的服务性工作。 总之,从“大卫生”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应当深入思考当前公共卫生工作存在的严重问题,必须加快卫生改革的步伐,促使我国卫生服务的资源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社会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不断改善社会的卫生公平性,有效保护生产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建设全面、健康发展。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TOP

返回列表